【原創教育故事】寬容讓教育變得更美麗

前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職業意味着他放棄了個體喜怒哀樂的權利,教師應使自己胸懷寬廣。”對於童心未泯的孩子來說,我們每一次的信任和寬容,都可能創造出一個新的奇蹟。教育工作者就是雕刻師,他的雕刻過程就是用心與學生進行對話的過程。寬容會讓教育變得更美麗:寬容體現了“人性化”管理;寬容爲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作爲一名老師面對學生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職業學校的老師可能感觸更深,職業學校的很多學生平時行爲習慣都不是很好。老師在上課期間除了要將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外,不得不同時兼顧課堂秩序,有時一節課下來老師會生一肚子氣。上課過程中可能往往是一會東邊一個學生趴下來睡着了,趕緊把他叫起來;過一會西邊又有一個學生拿出了鏡子,沒辦法還得停下來教育一番。每天面對這些行爲習慣不好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更加胸懷寬廣,並且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教育每一個學生。

在我畢業的學生中有一個男同學,平時在班級裡比較能作能鬧,天天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吸菸被抓到過很多次,所有的課幾乎不學,每天上課總是睡覺。作爲班主任有時我也很撓頭,所有任課老師都不止一次找過我告他的狀,最後沒辦法我找到了他的家長,當他的父親來到我辦公室的時候我很震驚。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由於長期在外工作的原因,看上去就像一位五十歲多歲的老頭,上身穿着一件滿是油漬的舊棉襖,臉上明顯還有沒擦乾淨的油漬,一雙皸裂的黢黑的雙手上面還帶着洗不掉的機油。後來通過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在鎮上一家賣電動三輪車的三輪城給別人做售後,每天在大街上做救援,主要工作就是修車和補胎。看到這一幕我對這個男孩說,你擡頭看看你的父親,你摸一摸你父親的雙手。我感覺老師說再多的話可能都沒有你父親現在這樣站在你面前有意義。看着自己因生活四處奔波而日益蒼老的父親,男孩慚愧的低下了頭,同時淚水也不自覺的流了下來。之後父子倆敞開心扉的談了一節課的話,再次來到辦公室時我發現兩個人臉上都有明顯的淚痕。後來這個男孩慢慢的開始知道學習了,儘管成績不是很好,但是他上課都儘量的剋制自己,再也不睡覺了。平時哪個老師找學生幫忙幹活,他都第一個衝在前面,無論多髒多累。

高二下學期學校組織學生去北京同仁醫院見習,他也報了名。在一年半的見習期時間裡,他是唯一一個堅持到最後的學生,整個見習過程中他表現的非常優秀,也得到了醫院的認可,醫院的報紙還刊登了他的事蹟。一次他在值班時碰到了一位俄羅斯患者,因爲語言不通沒辦法交流,醫院又沒有專門的翻譯,一時間所有護士都不知該咋辦了。突然他靈機一動在網上搜了一個翻譯軟件,藉助翻譯軟件他順利的幫助這位俄羅斯患者完成了所有項目的檢查。檢查完後這位患者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了一聲“謝謝!”,並主動要求和他合影留念。同時這位俄羅斯患者藉助翻譯軟件說“你們中國人的服務太好了,我很感動,謝謝你的幫助,你很聰明!”。當天下班後他給我打電話,興高采烈的把這件事講給我聽,並把照片發給了我。在我們倆電話交流的整個過程中,我內心真的由衷的替他感到高興,同時也爲能教出這樣的學生而自豪,儘管他學習成績可能不是最好的。那年過年他都是在北京過的,大年三十晚上他值完班回到宿舍吃完年夜飯給我打電話拜年,還發了年夜飯的照片。年夜飯很簡單,只有兩個一次性飯盒,一個裝了點涼菜另一個只是一份餃子,看着讓人心裡着實有點心酸,但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知道他真的長大了。在所有見習的學生中,他是唯一一個堅持到最後的,直到大學開學的前一週才辭職,回家後準備一下開學的物品就去上學了,現在他已經大學畢業並在北京的醫院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平時經常和我交流工作生活上遇到的事,現在我和他已經超越了師生的關係,更像是無話不談的摯友。

說實話來到職業學校上學的學生,每個人的身上可能或多或少的會存在着一些壞習慣和小毛病。對於一個學生而言,來到職業學校讀書可能是他們最後的學習機會。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論他們身上有多少壞的習慣和毛病,這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因此正是這樣就要求我們要付出更多地耐心去包容和接納每一個學生。作爲一名職業學校的老師,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顆博大的、寬容的心,理解幷包容學生的一些過失,並去發現學生身上的美好,使他們能夠自信快樂的成長。

請記住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的話吧:“成功的教育依賴一種真誠、理解、信任的師生關係,一種充滿心理安全感的學習氣氛。”老師應當以自己的關愛與寬容之心取得學生的信任,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更應該成爲學生主要的精神關懷者。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讓我們用自己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良好的形象去影響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架起溝通之橋,使“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成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教育的成功依託於師生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礎之上。

寬容會讓教育變得更加美麗!

作者:內蒙古赤峰市華夏職業學校龐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