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變成「教育~不」
近日教育部否決臺北巿提出「一試兩用」的提議,而火速公佈104年的多元入學辦法,還說會考是學力檢測,只能作爲特招入學的門檻,要辦特招,就一定要各區自己想辦法再考一到三科,教育部不再統一辦理。教育部又說「量尺」只能在「比無可比」的狀況下用,以免落入「分分計較」的爭議,違反國中會考的精神。教育部的說法明顯自欺欺人、自打嘴巴!
話說之前的「基測」,可以用來辨別孩子的學習成果,作爲所有學校分發的依據,但考的比基測還難的「會考」,卻無法作爲辨別孩子的學習成果、學校分發的依據,而只能作學力檢測?這樣邏輯會通嗎?考的比基測還難的「會考」,只要計分方式可以將級距改得更細,如同類基測的PR值或15級以上的量尺,怎麼可能不能作爲辨別孩子的學習成果、所有學校分發的依據?應該比基測還好用纔對啊!自103年的免試結果看來,以教育部要求先比「三等級七標示」的方式分發,會讓不小心某科多錯一題的孩子,從A段班掉到B段班、或B段班掉到C段班,名次一下掉數千名,反而變成「加倍計較」,而不只是「分分計較」。
教育部不管多數白老鼠真家長心中的恐懼和痛苦,先是在103年9月12日公佈104年的入學作法,強迫所有地方政府都要遵守,不準臺北巿提議的一試兩用、也堅持志願序不能廢、量尺不能提前比,還在103年9月17日假裝要找家長團體溝通,實則只是想要找和其立場相同的家長團體暖背(部分受爭議的家長團體還長期拿教育部的經費),想要造就多數家長全力贊成教育部政策的一言堂假象,繼續霸王硬上弓,殘害104年的白老鼠,引來真家長的抗議。
到底教育部還要如何漠視真家長的聲音呢?如同文盲老農檢舉五次以上、主管機關毫無作爲的餿油事件到底要重演多少次呢?教育部難怪被網友改名爲「教育~不」!
●作者陳麗雯,律師,新北家長自救聯盟召集人、國教盟副理事長、104年及105年白老鼠家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