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籍碩博學子走讀惠州,沉浸式感受灣區發展
世界看中國,灣區一扇窗,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向世界敞開的一扇窗口。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這些明星城市,其他城市的發展勢頭也非常強勁、充滿活力。7月10日-11日,“粵港澳籍碩博學子研學走進灣區”活動來到惠州,本次參加研學的51位學子來自北大、清華、人大等北京重點高校,專業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的重點產業領域。
研學團走進惠州市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重點項目科研院所等,沉浸式體驗惠州的城市發展活力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數字升級感受灣區不一樣的生產車間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利好持續“加碼”。新技術、新應用、新產品、新場景,新質生產力在廣東加速涌動。
把各種金屬元素、元件變成一塊動力電池,需要什麼?答案是,一條智能化生產線。
在位於惠州仲愷高新區的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車間生產線,所有的零部件抵達進料口後,上下料機械臂、AGV機器人、RGV穿梭車配合。輾轉騰挪之間,完成了從電池材料到電芯的製造全過程。
在德賽西威智慧工廠,透過數字看板大屏幕,不僅所有生產畫面一覽無餘,還能實時監測各項數據,爲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在惠州華星光電顯示有限公司的研發及製造基地,智能化自動生產線有序運轉,高大的機械臂靈活地上下翻轉,能精準完成玻璃基板的傳輸、加工、檢測、包裝等生產全過程。這裡沒有火花飛濺、機械轟鳴,整潔、安靜得仿若置身圖書館,50多條液晶面板生產線,實現年產能6000萬片,產值超百億元。
這是惠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生動縮影。在數字化浪潮的背景下,作爲新型工業強市,惠州目前正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仲愷高新區在智能製造、汽車電子等多個行業領域已建成TCL王牌、德賽西威等5個“5G+工業互聯網”標杆示範項目,億緯鋰能、龍旗電子等8個工業互聯網標杆示範項目,累計推動超過420家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在實地感受到惠州產業的轉型升級後,不少學子紛紛表達勇立潮頭的信心。“之前我只是聽說過惠州,來了之後感覺惠州很有活力,很有發展前途。”來自於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碩士郭奕含表示,自己就讀的專業是計算機技術,與惠州的發展十分契合。
剛柔並濟發展+生活沉浸式體驗感受灣區發展
交流活動期間,學子們走進中韓(惠州)產業園、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惠州研究部,實地感受惠州在構建“2+1”現代產業集羣迸發出的陽剛與朝氣。
爲讓學員們深度體驗惠州的人文風景,省人才服務局杜偉副局長和幾位北大、清華的學生一大早5點多到西湖看日出,一起沿湖慢跑鍛鍊,感受惠州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宜居生態,交流惠州研學的感受。
不少學子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超越了自己的期待,讓自己對惠州有了更深的認識。
“今後首選的工作地點肯定是廣東。”作爲土生土長的大灣區人,就讀於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港籍研究生施澤凱坦言,粵港澳大灣區非常重視製造業發展,特別在製造業數字化的浪潮下,他認爲自己將大有可爲。
“這次組織方組織非常好,安排很細緻,我對惠州更有好感了。”來自北京大學的黃月天表示,作爲集成電路工程碩士,他表示以後就業會更看重城市的發展和生活保障,如果有機會未來也可以來惠州工作。
同樣來自北京大學的吳艾米是惠州籍學子,她表示,以前常在外讀書,對惠州不是很瞭解。“這次活動讓我們有一個重新探訪家鄉的機會,深入瞭解了家鄉的新發展、新面貌,也開闊了思維。”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縱深推進和創新創業及人才環境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人才選擇惠州,前來工作生活或創新創業。這是一場“雙向奔赴”,過去一年,惠州引進了超7萬名各類青年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團隊數量不斷增多。
創新引才讓學子感受大灣區求賢若渴的熱情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全國各地紛紛出“大招”吸納人才,廣東的“引才聚才”大計也正跑出加速度,加強多渠道、多主體的人才吸引招納機制。產業動能勃發,城市羣活力一路攀升,連同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正爲粵港澳大灣區注入更多招才引智的底氣。
據悉,近年來,大灣區圍繞人才關心關切的衣食住行、項目研發、成果轉化、融資扶持等問題,制定實施了一攬子人才政策措施,包括建立緊缺人才清單制度、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實施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等。
此外,大灣區還爲高層次人才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例如全面推行人才優粵卡、紮實推進灣區“就業通”“社保通”“人才通”“治理通”、組織多場“粵好服務·粵聚人才”青年人才對接會等,全力推進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粵港澳籍碩博學子研學走進灣區”活動,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駐京辦聯合主辦,省人才服務局、惠州市駐京聯絡處、惠州市人社局、東莞市駐京聯絡處、東莞市人社局共同承辦。
下一期活動,將帶領學子們走進深圳、中山。此次活動就是爲了讓更多學生們走出校園,走進大灣區,用自己的視角,觀察和了解社會,藉助企業“小窗口”,讓學生們看見灣區“大發展”,鼓勵優秀青年擁抱灣區、建設灣區,將自身發展方向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結合起來。
文 記者 周聰圖 記者 何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