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萬,就愛吃老鄉雞

老鄉雞貴,不是貴在雞湯和扣肉,而是貴在現實的沉重。

老鄉雞又在微博上發瘋了。

它連發七條官微,把公司內部的一些關鍵信息透了個底兒掉,包括所有的菜品分類,188道菜品的配料、來源和加工工藝,所有的食材溯源信息,以及202家供應商信息全部公開。

老鄉雞甚至貼心到把供應商電話都公開了。

這導致評論區很多網友在說,拿了老鄉雞的公開信息,下一步就是回老家開個老鄉鴨老鄉豬了。

但是實際上,現在的老鄉雞回到老家,絕對是開不下去的。

老鄉雞這個名字其實很有誤導性,它會讓你以爲它就是你在街頭巷尾經常看見的小飯店,進去一份蓋飯十五塊,加個澆頭二十塊的那種小飯店。

但是當你走進老鄉雞,點單頁面上殘酷的價格會把你敲醒,告訴你:這裡不是你的家鄉,這裡面沒有你的老鄉,歡迎來到無情的商品社會。

畢竟真正的老鄉,不會喝16塊一碗的雞湯,18塊一份的梅菜扣肉,更不會花將近40塊吃一頓快餐。

你以爲它是老鄉雞,但它其實是白領雞。還是高級白領雞,因爲普通的白領的薪水,只夠他們在每個星期四去肯德基狂炫吮指原味雞。只有職場裡天天給自己打雞血的領頭雞,纔有這個經濟實力每天一頓老鄉雞。

那麼問題來了,老鄉雞憑什麼賣這麼貴?

在我看來,老鄉雞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對白領羣體的深刻理解。

白領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不是壓力大,不是工作忙,不是賺錢多,而是沒有自由。

早上9點按時出現在辦公室,中午12點按時出來放風,每週末還要按時來公司爲公司免費貢獻一天勞動。

白領生活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晚上9點不確定自己能不能下班。

沒有自由的同義詞,就是沒有選擇,比如吃飯的選擇。如果你不想等外賣外賣,那麼吃飯的選擇恐怕就侷限在公司樓下步行5分鐘範圍內。

爲什麼不能到更遠的地方覓食?因爲午休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時間緊任務重,爭分奪秒吃完飯還得上樓小睡一下,覓食半徑就那麼點大。

當白領們被限制了自由,那麼品牌的商機就來了。

你想想,老鄉雞的門店都開在什麼地方?

當然不會是老街坊聚集的居民區,居民區附近的餐飲最看重的就是性價比,街坊阿姨大爺買菜連五毛一塊錢都能和你battle半個小時。以老鄉雞的價位,分分鐘被各種十幾塊錢一份的蓋飯拉麪餛飩餃子教做人。

更別說各種社區大食堂,憑老年證打五折的那種,那是神,是社區商業的神。

老鄉雞的戰場,正是白領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常生活的必經之路上。

事實上,老鄉雞自己就披露過,它有4種店型,A類是旗艦店,C類是社區店,D類是開在工業區裡面的食堂店,但都不是主流。

數量最多,佔到60%的其實是B類店,就開在寫字樓和商場裡。

考慮到國內許多商場和寫字樓都是配套建設,同屬於一個商業體,我們基本可以斷定,老鄉雞賺的就是白領的錢。

白領的工作餐,天然就是可以比其他快餐要貴一點的。

最近我有幾位朋友辭去了工作進入了gap期,我問了問他們的感想,普遍就是:有很多我們以爲的剛需消費都不是消費,那都是上班稅,是這個世界對社畜的惡意。不上班,你真的能省下很多錢。

比如你不用再一天兩杯咖啡了,立省至少20元。

比如睡過頭的時候,不用再花大幾十塊打車上班了。

再比如你不用再吃昂貴的工作餐了。

在我看來,白領的午飯根本就不是飯,而是打工人的生產資料。只要你還想在工位上創造價值,就必須要吃午飯維持生產力,就必須給樓下餐廳繳納上班稅。

當一個品牌花大價錢租下寫字樓一層底商的鋪位,也意味着它花大錢,成爲了你工資回收計劃的一部分。

假如你有空自己做飯,假如公司可以遠程辦公,假如公司提供免費食堂,那麼老鄉雞再貴,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老鄉雞貴,不是貴在雞湯和扣肉,而是貴在現實的沉重。

既然工作餐賽道是這麼好的一門生意,那憑什麼是老鄉雞佔着,而不是老鄉魚、老鄉鵝、老鄉預製菜、老鄉克蘇魯。

還是得回到對白領人羣的理解中來。

同爲打工人,白領和普通工薪階層到底有什麼不同?

兩個羣體的區別不在於收入高低,而在於對未來的預期。

普通工薪對往往不會把自己的未來的發展想得太好,今年月薪五千,不會想着明年能漲薪30%。錢是攢出來的,不是漲出來的。

而白領普遍認爲認爲自己的職業生涯存在着一條向上發展的路徑,從一線做到中層,從新人做到資深,從專員做到管理,收入和職場地位也會跟着上升。

而預期影響到消費,於是許多白領會以未來三五年自己的發展前途,來定義自己當下的消費水平,於是白領羣體的消費就比普通工薪階層更加價格不敏感,會出現大量不必要的「情緒價值」型消費。

而老鄉雞恰好就是在衆多工作餐品牌裡面,爲白領們提供了最多情緒價值的那個。

中國的連鎖快餐行業,雞佔了半壁江山。肯德基是雞,麥當勞也做雞,正新雞排是雞,華萊士也有雞,鄉村基少不了雞,真功夫也缺不了香菇燉雞。

但雞和雞不一樣,別的品牌那邊,雞是核心食材,是撐起一頓飯最重要的葷菜。而在老鄉雞,雞出現的形式是一碗雞湯。

湯在快餐裡,屬於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和飲料一樣是附屬品,有時甚至是附贈品。

但在中餐體系裡,湯又是極具附加值的單品。有人喝湯暖胃,有人喝湯養生,有人覺得喝湯助消化,有人認爲喝湯是精神治癒。有沒有以碗湯,代表了一頓飯是豐盛還是簡樸。決定了這頓飯的情緒價值有沒有拉滿。

而老鄉雞更進一步,它把雞湯做成了王牌單品。在老鄉雞的供應鏈裡,其他菜品裡用到的雞肉原料,都是從同行那邊採購的,只有雞湯比較特別,用的是自家養的,品質更高的肥西老母雞。雞湯不僅不是附屬品,而且在大多數套餐裡都不是自帶的,想喝的話,花16塊單點。

可見雞湯在老鄉雞的地位,完全不亞於吮指原味雞在肯德基的地位,是門面,是招牌。

如果說其他品牌,賣給消費者的是吃飽,是充足的熱量,那老鄉雞主打的雞湯,賣給消費者的就是情緒價值,是豐盛感。中式快餐裡,也只有老鄉雞爲白領們提供了這些,也只有白領,願意爲這些額外的東西花錢買單。

但情緒價值真的是虛無的嗎?也未必。

從物質上,白領階層無疑不是最富裕的,但在精神上,白領階層往往是最焦慮的。

白領怕的東西很多,怕35歲裁員,怕實習生整頓職場,怕身體突然的宕機,怕HR突然的關心,怕手上的資產貶值,怕還沒買入的資產暴漲,怕行業發展太快自己跟不上,怕行業不發展只剩存量競爭。

越是焦慮的人羣,越願意爲情緒價值買單。

身心靈、瑜伽課、知識付費、心理諮詢,都是爲焦慮的白領量身定製。徒步露營、網球滑雪,精品咖啡,山姆會員,都是讓白領用消費確認自己的地位。

而一碗16塊的雞湯,不過是這種消費形態中,客單價比較低的那個罷了。

關注IC實驗室視頻號

B站:IC實驗室

微博:IC實驗室

公衆號:IC實驗室

全網同名,歡迎來撩?

商業世界的有趣就在這裡。

關注大衆消費,互聯網商業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見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