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業務首盈利,阿里雲的春天到了?

就在前兩天,阿里巴巴發佈的2022財年及四季度報告,顯示阿里的阿里雲迎來了首次盈利,從去年的虧損22億到今年的盈利11.46億。

阿里雲轉眼已經成立了13年之久,2022財年是阿里雲的首次盈利,成爲國內唯一一個實現盈虧平衡的雲服務商。其中的艱辛只有阿里雲的人自己清楚,而面對這個好消息也讓阿里的股票在5月27日上漲12%。

阿里云爲何在衆多雲廠商中脫穎而出實現盈虧平衡?

阿里雲在國內算是最早一批起步的雲廠商,它的創始人王堅當時力排衆議同馬雲一起建立了阿里雲,而從創立之初,阿里雲就堅持創造自己的核心技術,正是因爲一直如此,才讓阿里雲如今在一衆雲廠商中穩坐首位。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雲計算還是個非常超前的概念,對於這樣的新興事物,大家都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會是什麼。但是阿里在2013年的雙十一,憑藉阿里雲強大的計算力,處理的訂單佔據總量的75%,且無一出錯,這直接打響了阿里雲的名號。

雲計算作爲一個高投行業,憑藉着當年敏銳的嗅覺,具有先發優勢的阿里雲集結資金與技術的雙重優勢,建立了如今從底層數據中心到上層產品解決方案的整套雲架構。

如今阿里雲的合作客戶超過400萬,字節跳動、b站、愛奇藝等國內互聯網公司都是合作客戶。且在全球27個地域運營,坐擁亞洲最大雲基礎設施。

增速放緩,低於海外廠商

阿里雲2022財年四季度,營收增速12%,雖然實現了首度盈虧自負,但是卻低於海外一衆廠商,比如亞馬遜、微軟、谷歌等,海外這些巨頭的體量要大於阿里雲,那怎麼體量更小的阿里雲反而增速更慢呢?

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國內很多頂級用戶由於非產品原因停止了使用阿里雲海外服務,疫情下企業活動放緩,項目交付延期,都有對雲服務業務造成一些影響。

阿里雲目前在佈局政企市場,這個市場不僅週期慢,且競爭激烈,想要從已經盤踞了各路it以及集成商龍頭的企業嘴裡分一杯羹,絕非易事。

國內競爭激烈,阿里雲下一步路在何方?

國內大的雲廠商與中小企業逐漸拉開差距,即便這樣,阿里雲也面對着來自騰訊雲、華爲雲、百度雲等的巨頭挑戰,如何保住自己的優勢地位,阿里雲的財報似乎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阿里雲立足於創新,以飛天操作系統爲核心,建立芯片、服務器、計算、儲存、網絡等軟硬一體的新型計算機架構。

2020年阿里雲推出的雲釘一體戰略,及“無影”雲電腦,將雲的使用形態推到更容易使用的界面和更有個性的設備終端。

即便是像阿里這樣身處高天花板的市場,也終將面對一片紅海競爭,而目前的情況對於阿里而言,還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