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疆風景線上追夢

奔馳的“復興號”,打開了“流動的中國”北疆畫卷;悠揚的馬頭琴旋律,訴說着草原鐵路的飛速發展爲人們帶來的福利。九百多年前,風沙蔓草、萬里蕭條的集寧路,商旅艱難跋涉;三百年前,黃河之濱、水旱碼頭,駝鈴聲迴盪千里;新時代,千年古道蛻變“草原新絲路”,“中國速度”續寫新傳奇。這條路從歷史深處走來,“換了人間”;這條路向美好未來奔去,奔向復興。從京綏鐵路到草原高鐵,中原文明與遊牧文化在這裡交融!“馬背民族”邁入高鐵時代,把祖國北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高鐵夢”在這裡起航

在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貼地飛行”的“金鳳凰”,讓這片草原生機盎然。一條條巨龍穿梭往來,聯通北疆內外,連接內蒙古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高鐵夢”在這裡生根發芽,“高鐵時代”正在加速書寫“馬背民族”風吹草低見“騰飛”的恢宏史詩。草原深處,一位慈祥的額吉翹首遙望,高鐵宛若她眼中的驕子,正在向美好的明天奮勇前進。草原高鐵時代來了!這條“新絲路”追夢再出發,取得了令人目眩的發展速度。2017年8月3日,張呼高鐵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內蒙古沒有高鐵的歷史。2019年12月30日,張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鐵路與京張高鐵同步全線開通運營,復興號奔馳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回望內蒙古首條高鐵的建設歷程,從張呼高鐵全線開工,蒙古營印河特大橋轉體跨越集包鐵路,東土村隧道順利貫通、啓動鋪軌……一樁樁、一件件,承載着數以萬計鐵路建設者風雨無阻、勇往直前,披荊斬棘、昂揚奮進的足跡,串起了一條“活”的草原高鐵建設軌跡,氣韻靈動!聽,草原高鐵建設奏響的“春之曲”!“走,到內蒙古建高鐵去!”“我在草原建高鐵!”……風從草原來,17個參建單位、數萬名鐵路建設者一呼百應,齊聚這片草原。於是,這條前無古人的路,在他們腳下誕生,這條未來之路,在北疆風景線上迅速延伸。朝陽裡,兩條平行鋼軌把光帶向遠方,在靜默中講述着建設者們的故事:沒有路,他們就自己“闖”出一條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是鐵路建設者工作的常態。受寒冷地區凍脹影響,隧道不良地質段較多,爲了解決淺埋風積砂黃土隧道風險高等難題,建設者夜以繼日地開展科技攻關,自創“三微臺階施工法”,每次開挖進尺不超過50釐米,機械設備用不上時,就用人工一點點“摳”出來;隧道口加強複合式襯砌,全面解除了“凍脹”危機,而獨具蒙元文化的隧道口、彩虹橋設計……讓草原鐵路與自然、與環境、與人文融爲一體,特色十足、魅力無限。掘進,再掘進!這是張呼高鐵全線最長東土村隧道衝鋒的姿勢;延伸,再延伸!這是賽汗塔拉特大橋步入“高鐵時代”的節奏。在祖國北疆風景線上,鐵路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建設者們用智慧和心血澆灌,實現了生態文明與高鐵發展的“和諧共生”。賽汗塔拉特大橋與霸王河、黃旗海自然保護區渾然一體,宏偉壯觀的橡膠壩,動靜結合、虛實相間的水面,曲線優美的格賓網生態護堤,與動物、鳥類和諧共生,美輪美奐、美不勝收。做顯功,橋隧路與自然融爲一體;做潛功,保高鐵行車安全萬無一失。高速列車軌道沉降誤差以毫米計,標準比F1賽車跑道還要高,根據工程設置的需要,結合地層和地下水的情況,張呼高鐵部分區段還需要採用換填、強夯、水泥土擠密樁或樁板結構等措施處理……多少個不眠之夜,數萬人浴血奮戰,建設者們戰嚴寒、鬥酷暑,克服工期緊、任務重等難題,夯基壘土、澆築墩柱、鋪架橋樑、貫通隧道……他們發揚團隊敢打硬仗、敢於拼搏的吃苦精神,情繫北疆,爲草原“高鐵夢”無悔奉獻。宛若盤古開天般,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挑起了高鐵建設和發展的擔子:從懵懂少年到青春韶華,他們把光榮與夢想鐫刻在草原高鐵建設的征程裡;從職場小白到技術達人,他們爬坡過坎向創新之巔進軍,追尋光、成爲光;從隻身追夢到攜手同行,他們的幸福“密碼”在這裡找到了答案!忽如一夜春風來。草原高鐵創造了美好生活的新時空!闊步新徵程,草原“高鐵夢”從這裡起航!“高鐵遊”光耀新徵程

“風吹草低見牛羊”,那個令無數人魂牽夢縈的地方,青草芬芳,籠蓋四野。如今,“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一通、轉換時空”,草原“高鐵時代”悄然改寫人們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日行千里”不再是夢!“這是一條造福人民的好路!”65歲米家樑村村民張先生站在家門前,手指疾馳而過的高鐵,心裡樂開了花。在告別“馬背生活”、走過“日夜兼程”、迎來“時空轉換”的高鐵新生活的日子裡,張先生的美好生活不僅在於能夠享受出行的便捷,更在於與子女團聚頻次的增加,小家的幸福在團圓的溫情中變得更美好了!“我現在每天下班都能坐高鐵回家!”就職於卓資縣供電局的王奕涵,僅需25分鐘就能往返於家和單位之間,“這比在呼和浩特工作還方便!”王奕涵的母親李婭在烏拉特熱電廠工作,週末還要回到包頭看望父母,一家三口,三城四地,鐵路的發展變化讓他們全家享受到了出行“紅利”。…………2019年12月30日,高鐵開進大草原那一天,草原兒女沸騰了,洋溢在臉龐的笑容、揮灑在心底的幸福、付諸實踐的登車體驗……都在首開列車的爆滿中得以釋放!那一刻,草原上萬馬奔騰;那一刻,奶酒香飄萬里!“千里京都一日還”。今天,草原高鐵下中原、進齊魯,“金鳳凰”與“綠巨人”飛馳京畿大地、黃河兩岸,由此產生的城市集羣效應使“朋友圈”不斷擴容,“雙城”乃至“多城”生活逐漸成爲出行新風尚。如果說草原高鐵的開行爲百姓出行帶來了福音,那麼,在北疆風景線上耕耘的鐵路人也有着無限榮光。“生逢盛世,曾有幸在高鐵上工作,我倍感自豪!”擔任高鐵車隊技術員的方婷,面對急難險重任務總是衝鋒在前,不畏艱險奮戰在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三年來,方婷經常添乘她曾經工作過的G2495次列車,多次帶領班組乘務人員逆疫而上,攜手乘務員以溫柔細緻的優質服務,用心用情用力爲旅客服務,被親切地稱爲“草原藍玫瑰”。和方婷一樣,在草原千里鐵道線上,在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繁忙着無數鐵路職工的身影,他們或行走於鐵道線上護路,或駐紮一地保行車安全,或穿梭於如織人流的車站維持秩序、或忙碌於車間作業場所爲設備“把脈問診”……正是這羣可愛的“鐵人”,立足主業、專注品質、追求卓越,如一股暖流光耀你我,用平凡的“微光”點亮心中的夢想,用熱愛與堅持締造鐵路人共同的精彩,爲我們託舉起草原高鐵的盛世華章。沒有等出來的成功,只有幹出來的精彩!自草原高鐵開行以來,草原鐵路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推出“一日一圖”“一車一案”“一線一策”“一日一價”等更爲靈活的客運組織策略,創新“指尖上服務”,規範列車掃碼服務,提升旅客候乘體驗等一系列應時順勢而爲的全新服務舉措,有力展現了草原鐵路人的鐵軍風範。如今,草原“高鐵時代”如約而至,經貿文旅融入百姓生活。公交化開行的“復興號”,讓“慢旅快遊”向“快進慢遊”轉型升級,使遊客“一線多遊”的夢想成爲現實,也使得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假日經濟”迅速升溫。“激情速度”使休閒度假換了空間,京津冀及晉北地區旅客可實現內蒙古草原“一日遊”,讓“換地過週末”成爲風向標。放眼北疆,張呼高鐵猶如一條銀線串起草原上的顆顆明珠。早上在北京喝豆汁、吃焦圈,中午可在青城呼和浩特品嚐莜麪、燒麥……垂涎欲滴的美食誘惑着人們的味蕾,四季皆宜的美景更令人流連忘返,“說走就走”的旅遊也成爲人們“追夢”的新徵程。草原高鐵乘風來。北疆風景線從未像今天這樣流光溢彩,“高鐵遊”帶來的機會成本,更爲百姓在就業、消費等各方面帶來更多選擇。“交通強國、鐵路先行”。新時代新徵程,草原高鐵書寫交通強國新篇章,成爲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

“復興路”向遠而行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從不同的來路闊步向前,定能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驚喜和慨嘆“復興號”速度傳奇的同時,草原高鐵源何“刷屏”?撫摸來路,這離不開百姓、社會對高鐵開行的迫切需求和熱忱渴盼,更離不開長期以來蹲守、關注其進程的時代記錄者——媒體人。從文字、圖片到視頻,從企業宣傳到網紅駐足、從國家社報道到達人熱議……在萬衆矚目中,“草原高鐵”茁壯成長;壯麗內蒙古,“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無論是媒體人,還是鐵路宣傳隊伍或關注鐵路發展的“網絡達人”,都在以“匠心”爲草原高鐵畫像,爲內蒙古高鐵時代立傳。在祖國北疆,草原高鐵的“蝶變”之路如此清晰:從張呼高鐵首個橋墩完成澆築到全線開始鋪軌,從內蒙古懷安站特大橋成功合龍到全線最後一座隧道貫通,從張呼高鐵通過黃旗海溼地保護區到“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保護施工……建設全程除了建設者忙碌的身影之外,就是活躍在每個重大施工節點、每次工程突破、每項技術創新中,一個個肩扛攝像機、手拿照相機、在採訪本上奮筆疾書的媒體人的身影。新聞從來不挑時辰與季節。細看飛鴻印雪,草原高鐵建設征途如虹,媒體報道陟遐自邇。張呼高鐵建設趕工期、趕“天窗”點,沒有四季和日夜之分,爲了讓社會大衆第一時間瞭解工程進度,記者總是在寂靜的夜晚出發,行走在草原高鐵建設的征程裡,與鐵路建設者共舞,用心記錄並向社會傳遞第一手信息,發現並傳頌草原高鐵建設的感動與壯美。2015年6月18日,天剛矇矇亮,10餘名記者便趕赴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蹲守,他們要用心記錄蒙古營印河特大橋8、9號墩樑轉體合龍的歷史時刻,有人在現場對建設人員進行採訪,瞭解施工難點和工程特點;有人奔走於8、9號橋墩處,時不時舉起照相機尋找最佳點位;有人蹲守在最佳位置,以延時攝影來記錄橋樑轉體施工全過程……經過施工部門90分鐘的緊張作業,大橋轉體施工圓滿完成,成功跨越京包鐵路。然而,施工的結束也僅僅是媒體人新聞信息發佈的開端。彼時,記者們還在忙碌!來不及休息、顧不上辛勞,拿出筆記本,導視頻、修照片、寫文字……最新的第一手信息從這裡誕生!他們只爲把令人激動的成功時刻讓社會知曉,只爲給讀者和觀衆呈現全局視角和震撼場景,他們的辛勤耕耘,讓歷史記錄下高鐵建設的點點滴滴。2019年12月30日,由張呼高鐵和京張高鐵共同組成的內蒙古首條進京高鐵正式開通運營,百餘名記者登上“復興號”,10餘名記者跟蹤採訪調度所、站臺上、動車所等“後場”,10餘人蹲點拍攝高鐵沿線……草原高鐵備受矚目,熱度持續上升。“張呼高鐵全線在哪個位置、哪個角度適合拍攝,我都知道!”癡迷攝影30餘年的鐵路攝影愛好者紀恩泉,有一雙犀利的新聞眼,時常告訴記者視頻或照片拍攝的最佳點位。紀恩泉是一名鐵路職工,同時也是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人民鐵道》特約通訊員,他用鏡頭記錄時代,用腳步丈量高鐵,被譽爲“敢和高鐵賽跑的人!”草原高鐵開行前後,紀恩泉曾多次帶領媒體人行走在張呼高鐵沿線,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拍攝,他都瞭然於胸,而在他的照相機裡,則有着最全的草原高鐵從建設到運營的所有精彩瞬間。無論雨雪秋冬,他都會獨自奔赴高鐵沿線蹲守——只爲記錄“復興號”的精彩時光,照相機定格的那一瞬,是對他辛勞付出的最佳褒獎。一幅幅精彩佳作,曾多次在各類攝影展上獲獎。透過媒體這扇“窗”,百姓看到了“草原新絲路”的蝶變,也看到了鐵路人的如磐信念和鏗鏘步履,還看到了中國鐵路的矢志不渝向復興。在北疆風景線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他們勇毅前行、向遠而行!蒙元文化底蘊厚,復興征程向遠行;草原高鐵新時代,一路綠野耀邊疆。穿陰山、跨黃河,復興號在“草原絲路”上奮力追夢;新坦途、達八方,“金鳳凰”在北疆風景線上奮勇前行!這是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鏗鏘鐵韻,更是每個新時代鐵路人的最美模樣!讓我們攜手同行,在北疆風景線上追夢!追尋那夢中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