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二兵工廠追求雙贏

六月六日,打開報紙一看「學者發現:開發二○二工廠溼地將釀洪害」、「南港松山恐淹水」、「危及三十萬人安全」讓我不得不皺眉頭。我必須承認相關媒體所提似乎言之成理,但我也需點出,若能規畫在二○二兵工廠的東北角一小部分成爲「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不只可兼顧國家生技及大衆生計,並可覆育溼地,讓松山與南港成爲洪害低危險區,潛在受益人口全臺二千多萬人。

二○二兵工廠附近,有三座埤(陂)塘溼地,是即三重埔埤、後山埤及新莊仔埤(又稱東新埤)。埤塘是爲了灌溉農田利用地勢低窪之處築堤蓄水而成。平常可以供水颱風季節豪雨成災時,亦可當蓄洪池。臺北以往有不少大埤塘,有名的如永春埤、中埤、頂埤、蝴蝶埤等,現在都已因淤塞或缺乏灌溉需求而和瑠公圳一樣消失了。如今臺北市防洪主要是靠抽水站

二○○一年納莉颱風過後,前行政院經建會蔡勳雄主委即曾提出災情防治研究分析報告,除了聯繫堤防玉成抽水站和中山橋等瓶頸河道須處理外,他也建議應加速滯洪設施設置,例如於公園學研機構設置蓄洪池,有效延緩洪峰時流至抽水站之水量,降低抽水站沒頂失能的機率,而埤塘溼地亦是滯洪設施,故應妥善維護。

六月六日報紙上的學者所提的報告顯示,三個埤塘除後山埤因屬南港公園的一部分而有較好維護縮小較緩,三重埔埤與新莊仔埤皆因自然發展縮小八十%以上。若爲了基於「自然生態理念而讓這幾個埤塘維持現況,則相信再不要多久,三重埔埤與新莊仔埤皆會步永春埤、中埤、頂埤、蝴蝶埤等之後塵而消失。

納莉風災之後,臺北市在南港區沿四分溪、基隆河防汛堤防。當臺北市民都被颱風大水淹怕了,希望自己住家旁的堤防能夠越高越好時,中研院卻拒絕加建堤防,寧把整個三十多公頃的院區都當臺北的蓄洪池,以延緩洪峰時流至下游之水量。在未來規畫要開發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中研院不僅會將緊鄰一牆之隔的彈藥生產工廠變成較環保的生技研究設施,也儘量設法覆育此園區中的原三重埔埤,將會移去一些二○二兵工廠過去在此地的填土,讓目前的人造蓄洪池可與所剩無幾的三重埔埤能再結成一塊;故不只限縮建築,且所有建築也會因應溼地維護專家的建議,繞埤而建,有效擴大並就近維護三重埔埤溼地的防洪功能

臺灣生技產業正在與時間賽跑,我深信只要大家沒有私心,避免傲慢與偏見,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就環保、發展、文化社會公義等多方意見交互討論,依法進行環評,不只可覆育溼地,讓松山與南港成爲洪害低危險區,且能奠定我國永續生技發展之基石與生態保育的雙贏目標

作者爲中研院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