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穗臺青盼增進兩岸交流

(原標題:在穗臺青盼增進兩岸交流)

中新社廣州4月4日電 題:在穗臺青盼增進兩岸交流

中新社記者 郭軍

“很期待各方能夠多多發力,讓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來,見證這裡的發展與變化。”目前正在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就讀的臺灣青年陳姝妃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灣青年,隨着對大陸認知的深入,逐漸融入當地生活。

“很多臺灣青年沒有來過大陸,不知道這裡到底發展如何。”廣州創業臺青白鎧綸說:“我經常跟臺灣朋友說,你要多出來走走看看,其實大陸發展已經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子。有臺灣朋友來廣州了,我也會帶他們出去感受這個城市,他們會發現,原來這裡跟臺灣社交媒體上描述的很不一樣。”

來廣州6年多,白鎧綸目前是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當初受合作伙伴邀請來大灣區考察,僅7天就決定在這裡創業。“這邊創業氣息濃厚,政策優惠多,市場空間大,人民友善,非常適合創業。”如今,他的創業項目,多次在廣州的各種青創比賽中獲獎。

工作之餘,他會探索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等,發掘這裡的歷史文化,觀察這裡的人情世故。

自2014年起,廣東連續十年舉辦“臺灣青年嶺南行”系列活動,幫助臺灣青年深入瞭解、體驗嶺南科技文化、人文歷史。

曾參與該活動的陳姝妃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澳門迴歸紀念館,館內收藏有各省(份)送來的迴歸禮物,每一件都很精緻、大氣。我能夠感受到大家對澳門迴歸的熱情,也能感受到澳門非常認真對待這份真摯的情感。我認爲這樣的感情是雙向的。”

廣東臺生聯誼會會長劉婉榆兩次參與“臺灣青年嶺南行”活動。第一次走的是客家路線,“因爲太爺爺是梅州興寧人,有機會去尋根,瞭解並認識家族歷史和客家文化起源非常有意義。”她回憶道,第二次是港澳行,“領略了港澳迴歸後的快速發展和多元文化性,讓我也非常期待兩岸融合發展的成果。”

劉婉榆說,在大陸學習生活,最好的融入方式就是廣交朋友,“我有一個關係非常好的東北同學,平時我們經常一起交流,從老家回來她會給我帶哈爾濱紅腸,我也有給她帶臺灣鳳梨酥,我們還經常相約探索廣州美食。”

劉婉榆參加了不少由全國臺聯舉辦的臺灣青年活動,跟很多大陸的大學生交流,也認識了更多在大陸學習的臺灣朋友。

近年來,爲持續深化穗臺青年交流交往,廣州市打造了各種交流品牌和交流基地。去年舉辦的首屆廣州臺灣青年嶺南文化講解員大賽,吸引近四千名在穗臺青參加線上培訓,近500名臺青走進各類對臺交流基地和交流點,感悟嶺南文化。

臺青黃敬棠憑藉對參與黃花崗起義的林覺民《與妻書》的講解,獲得“金牌講解員”稱號。他表示,小時候在課本上讀到的故事、歷史,很多都來自大陸這塊土地。當自己來到這裡時,有一種與先輩處在不同時空卻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感動。

黃敬棠目前在廣州創業,從事與鄉村振興相關的產業。“這幾年感受特別深的是,當政府發佈振興農村的政策後,各相關單位傾全力支持企業發展,提供的資源和配套扶持力度相當大。”

來自暨南大學醫學院的臺灣青年洪子朝,目前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事規範化培訓。“學成後,我想留在大灣區當眼科醫生。”學業之餘,他還當起了臺灣同學的導遊,在學校舉辦的臺灣學子嶺南行、傳承非遺遊穗尋根、中國文化節等活動中,不斷刷新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