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瘋狂營銷,學生夠用嗎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在線教育在2020年迎來發展風口。無論是熱門綜藝節目,還是人流密集的車站、商圈,抑或是個人的朋友圈,各類廣告可謂隨處可見。然而,互聯網的流量思維和唯快不破的打法,是否真的適合教育行業?行業“燒錢大戰”背後企業能否持續運營?(《半月談》1月24日)

在線教育無疑是當下最熱門最火爆的行業,沒有之一。無論是熱門綜藝,還是熱播電視劇,包括你打開手機,隨便刷兩下,到處都是在線教育的廣告。不僅如此,許多線下的教育培訓機構也開始轉戰線上,不誇張地說,我接到的營銷電話沒有上百,也有幾十個,簡直不堪其擾。每次掛掉電話,我都不由地嘆一口氣,一方面感慨公民的個人隱私毫無秘密可言,一方面也困惑:在線教育機構這麼多,學生夠用嗎?

在線教育確實是風口,一是疫情這個客觀因素,二是國民對教育培訓的需求量大。但是風口如果站得人太多,乃至於出現相互踩踏的現象,風口就可能變成“瘋口”,正常的市場秩序被破壞,惡意甚至病態的營銷開始大面積出現,行業生態逐步劣質化。教育是傳統行業,加上“在線”兩個字似乎變得高端了,還有點新科技的意思,但其實在線教育行業的成長模式還是多年前老年人保健品那一套,不斷地進行廣告轟炸,給消費者洗腦,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燒錢。

營銷是個中性詞,但在線教育的營銷明顯超出了理性的範圍,完全可以用失控來形容。統計顯示,跟誰學、本站有道2020年第三季度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爲20.56億元、11.48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14%、128%。激進的營銷策略,導致跟誰學在第三季度出現了9.33億元的大幅虧損。

營銷支出超過收入,類似於借錢炒股,這種違背商業規律的做法,就是一場瘋狂的豪賭,賭贏了皆大歡喜,賭輸了則連退路都沒有。要知道,這還只是在線教育的冰山一角。當整個行業都跟打了雞血一樣,靠砸錢來續命的時候,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危險的趨勢。

惡果已經顯現。比如曾經火爆一時的少兒編程,被稱爲在線教育新賽道,現在已經難覓蹤跡。因爲多家教育機構暴雷,資本鏈斷裂,商家捲款跑路,留下付了學費的消費者徒嘆奈何。當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倒下的時候,過度營銷虛構出來的行業繁榮,就會迅速地被打回原形。

商家憑本事拉來的投資,想怎麼花就怎麼花,我無權置喙,也不關心這種商業模式的成敗,我只關心一點:消費者的利益如何保障?營銷支出超過收入,必然以壓縮服務品質爲代價。更惡劣的,則是虛假宣傳和毀約行爲。比如一些在線英語教育,以“打卡返現”吸引用戶,但打着打着,“現”就沒了。請問,這算不算欺詐?

教育雖然是個龐大的市場,但用戶總量終究是有限的。瘋狂燒錢營銷的最大負外部效應就是,它會造成劣幣逐驅良幣。踏踏實實做教育的優質培訓機構,反而幹不過那些靠金錢開道的大公司。在這場燒錢大戰中,最先燒死得不是那些放火的人,而是無辜者,這是教育的最大悲哀。

我無力阻止資本營銷,只能呼籲一句:給瘋狂燒錢的在線教育降降溫吧!

本文爲春城晚報-開屏新聞原創稿件,未經授權禁止以複製、鏈接、鏡像等任何形式轉載。

首席評論員 吳龍貴

編輯 張京徽

編審 鄧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