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龍脈上的三個帝王墓,一個不能挖,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開!
龍脈的說法,從古至今都有相關的風水師在說,而古代帝王大都對其抱有尊崇之意,死後也會在龍脈附近安葬,但我們也會發現,龍脈的定義較爲模糊,皇帝各有各的判斷。
不過,龍脈貫穿歷史的定位不會因此改變,其中也埋葬着諸多皇陵,而由於早期盜墓活動猖獗,有不少墓葬都已經遭到破壞,但有三個帝王墓葬,卻保留至今也沒有多少損害。
其中之一便是黃帝的陵墓,作爲中華民族的精神起源,海內外華人都對黃帝陵墓有種莫名的尊崇,每逢清明公祭日,其帝陵前就會聚集非常多的遊客緬懷過往。
黃帝作爲人文初祖,他所留下的精神文化傳承是後世不變的基礎,農業、文化、制度由此興起,中華民族進而邁入下一個階段,這樣的豐功偉績,後世難以成就。
毛主席還曾親自爲黃帝寫了陵文,其風格恢弘大氣,引人入勝,同時也盡顯抗日戰爭時期堅決抵抗的決心和意志,可以說,黃帝陵墓跨越數千年的時光,依舊還是未改本色。
而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實際上極其看重這種文化傳承,畢竟黃帝是中華民族的根,挖黃帝墓葬等同是挖自己祖輩的墓,這是被視爲大不敬的行爲,再加上黃帝時期經濟發展落後。
墓葬中也只是衣冠冢,並沒有什麼金銀財寶,如果單爲這個冒天下之大不諱,屬實是太過不理智了,所以黃帝墓葬一直能夠維持到現在也沒有發生什麼意外狀況。
另外,黃帝墓葬在新中國成立後就被標爲重點保護對象,2006年其典禮儀式更是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可見黃帝對人文傳承的影響力還是一如既往。
至於第二個不能挖的墓葬則是秦始皇陵,作爲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的壯舉也爲後人所稱道,在整個文博界,秦始皇算是天花板的等級,研究了整整六十年還看不到進度。
從1974年開始研究,直到今天,現場的研究員依舊無法判斷秦始皇陵的概念,可想而知該墓葬的宏大,而且秦始皇陵的時間真的太過久遠,很多東西都已經腐化變質。
比如陶俑此前手上握着木柄的長槍,現在木頭早已變成腐朽,陶俑表面的彩繪也已經褪色,在接觸空氣的一瞬間,也會加速其氧化過程,導致研究過程出現問題,且毀壞相應的文物。
明定陵已經帶來了相當大的教訓,多數文物受損,棺木甚至直接被丟棄,這種狀況不僅導致考古人員的風評受損,同時也引發了極其嚴重的研究困局,因此考古界不再挖掘皇陵。
更何況秦始皇的墓葬時間更爲久遠,所受到的環境影響會更爲顯著,連當地考古隊進行陶俑處理的時候都要憑藉嘴吹開沙土的方式來分段處理,可見其發掘難度有多大。
另外,秦始皇陵在建立之初就考慮到了盜墓問題,爲實現事死如生的想法,其內部使用鯨魚的油脂點燈,且灌入水銀處理,這導致內部的汞含量極度超標,待的時間過長就會中毒。
而秦始皇將水銀視作死後的財富海洋,使用的數量不在少數,甚至影響到了表面地層的環境,關於秦始皇陵附近的環境治理同樣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挖掘自然要慎之又慎。
不過,秦始皇陵周邊的諸多陪葬坑卻依舊向我們展現了大秦帝國輝煌的一角,就目前已經發現的陪葬坑數量,就已經來到了200個以上,而且考古隊的研究還在繼續。
在有關考古進程中,國家做出相應指示,以保護爲主,搶救爲要,可以說,對於這種墓葬,時間反而成了次要的,如何保證其完整性成了主要的,因此挖掘一個物品就需要數月。
而且之後還要再進行修復處理,這也是爲什麼秦始皇陵的研究工作一直在推進,但實際上看不到盡頭的原因,不過,這來自兩千多年前的摧殘文化,能夠傳承至今已經不易。
至於第三個墓葬,則是挖不開的乾陵,作爲唐代保存最好的墓葬,其研究意義可謂非凡,畢竟其中安葬的是武則天這位傳奇女帝,同樣也被列爲第一批保護文物。
至於乾陵無法開挖的原因,確實是真的挖不動,隨着時間流逝,乾陵位於的梁山地區石灰岩堆積,表面硬度算是自然界最硬的幾個之一,如果強行開挖,很可能導致山體崩塌。
武則天墓葬建立時從墓門進入,然後用石條封路加之鐵水堵住縫隙,然後再尋新洞入地宮,這導致這座墓葬真有“依山而建”的說法,毀墓等同毀山,這已經不是小毛賊能參與的。
因此只有大規模的考古隊或者說大當量的炸彈能夠起到作用,古代自然沒有這個條件,所以才能保有較爲完整的規模,作爲保存完整的黃帝墓葬,皇陵之冠的名號當之無愧。
而這座墓葬依照盛世長安建立,內城佔據240萬平方米,外城周長爲80多裡,其選址由袁天罡和李淳風擬定,其建設風格也盡顯唐朝盛世風采,歷代盜墓賊面對它都是無功而返。
不過,從風水的角度上說,梁山數陰不數陽,武則天選擇這裡作爲安葬點並不是爲了大唐而是爲了自己的後代,畢竟唐朝定的龍脈在九峻山,唐太宗就葬在那裡。
而梁山屬於周朝龍脈位置的末尾,自然不和唐朝的風水,不過,唐朝在武則天時期算是財富力充足階段,乾陵花費心思修建了23年,而這樣的投入自然造就了一座絕世墓葬。
不過,隨着時間流逝,考古手段也越發先進,乾陵的開發計劃也開始被再次提起,我們也期待能夠看到世界九大奇蹟真正面世的那一刻到來,真正掀開中西方文化狂潮。
另外,由於教訓在前,如何進行文物保護仍舊是重要課題之一,相關專家不能光想着開掘墓葬能夠給自己帶來多少利益,而應該更爲關注墓葬本身保留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