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A減C…教育部真能保你達B嗎
現今教育現場流行的口號「增A減C保你達B」,其實是教育部自打嘴巴的「其中」一項政策。
想當初,教育部提倡多元入學,實行現今的超額比序制度及會考制度,個人覺得立意良善。且爲了消弭學生升學壓力,將會考改爲ABC三級制(一開始還沒有所謂的+與++)。
但在升學壓力高的臺灣本島都會區學校,若沒有增加+及++,或是將原本會考應設定好的「標準參照」變成「常模參照」,則無法篩選入學學生。即使如此,也不應冠冕堂皇的說這是「標準參照」。
再回到升學制度來談,當初教育部的想法是將高中職社區化,但最終仍不敵傳統的升學壓力,許多明星高中不甩教育部,硬是用單一成績來衡量篩選學生,結果無疑是代表現今多元入學無法落實。於是「會考成績」,應該簡化說「成績」,再度從減低學生壓力變回傳統的填鴨模式,這豈不是又走回頭路?
接着談到如何評斷學生有無進步?以教育部的口號「增A減C保你達B」來判斷學生是否進步,實在是害了學生,以今年數學會考C的答題數在八題以下爲例,假設某學生從模擬考的零題、二題、五題進步到會考的八題,實際上他進步許多,但只能拿到C。也就是說,要評定學生有無進步,不能拿這級距過大的ABC來做標準,應以實際答題題數爲標準。況且ABC當初就是用來拉近彼此距離的,現在硬是活生生把學生分成三種標準,實在無奈也無言。
其實無論素養議題、增A減C保你達B也好,在沒這些名詞(口號)之前,我相信現場的老師就有在落實,也呼籲有志之士在相關制度上應勇於下情上達,品德教育才是重點。期許有朝一日,教育能真正的正常化,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