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百姓近1000億,超5萬人血本無歸,特大經濟罪犯被引渡回國!
每每說起“龐氏騙局”,一般都伴隨着巨大的犯罪金額,在12月9日警方發佈公告,特大經濟罪犯林強被引渡回國,不少人都爲此拍手叫好。
要知道,林強可是通過龐氏騙局判了五萬多人,非法獲得了老百姓將近千億,林強的罪行早在去年的時候就被揭露了,可惜被他逃走了,一年後他終於落網了,他是如何騙取這麼多鉅額資金,又是怎樣落網的呢?
林強
金融“精英”的雙面人生
林強這位金融圈裡的才子簡歷亮眼得很。他在上海交大本碩連讀,還在北京大學讀了博士。他的教育背景,確實讓他看起來更光彩照人。
後來進入了金融圈,在國泰人壽、國金證券和國金基金等大公司工作,這樣一來,他在金融領域摸爬滾打有十多年了。
林強
這段經歷不僅讓他對多個金融領域有了深入的瞭解,更重要的是,爲他日後構建龐大的金融騙局奠定了基礎。
2016年林強信心滿滿地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公司一開始就砸了10個億註冊,這顯示了林強強大的資金背景和遠大的抱負。
林強
公司的業務並單一,林強用心搭建了一個涵蓋股權投資、證券基、票據基金、海外投資等多個領域的金融王國。
公司旗下擁有和合首創等多家子公司,業務範圍廣泛,幾乎涵蓋了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
林強
2021年和合系和浦東科創集團聯手,這給公司帶來了新的亮點,也讓不少投資者對其信心滿滿。爲了快速擴張公司規模,林強拋出了誘人的魚餌——6%到10%的年化收益率。
在當時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這樣的高收益無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如同磁鐵般吸引着衆多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和合系”,期盼着財富的快速增長。看似熱鬧的背後其實藏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
林強簽約
也是同年他被授予“陸家嘴金融城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在業內名聲鵲起,成爲衆人眼中的成功典範,年輕一代追逐的榜樣。
林強用華麗的包裝和光鮮的履歷,將一個巨大的陷阱掩蓋得天衣無縫,將無數投資者引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高收益的承諾,如同罌粟花般美麗卻致命,最終讓投資者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陸家嘴十大傑出青年
財富陷阱
林強深諳人性的弱點,他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光鮮履歷和所謂的“成功”來贏得投資者的信任。高學歷、豐富的金融從業經驗、行業榮譽,以及與知名機構的合作,這一切都構成了他行騙的資本。
他將自己包裝成一個金融領域的專家,一個值得信賴的投資夥伴,讓投資者對他產生盲目的崇拜和依賴。
林強
在這麼低的利率環境下,林強說的那6%到10%的年化收益聽起來挺吸引人的。對於渴望獲得高回報的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塊巨大的“餡餅”。
林強正是利用了人們的貪婪心理,將他們一步步引入自己精心設計的陷阱。他巧妙地將“高收益”與“低風險”捆綁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穩賺不賠的假象,讓投資者放鬆警惕,心甘情願地掏出自己的積蓄。
林強
爲了提高自己的可信度,林強煞費苦心地構建了一個多元化的業務體系。投資領域從股權到基金,再到海外資產和家族信託,幾乎包括了當前所有熱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這種“全能”的形象,讓投資者誤以爲“和合系”是一個實力雄厚、業務穩健的金融集團,從而對其投資項目深信不疑。
林強
而這不過是林強精心編織的謊言,一個用來掩蓋其非法集資本質的華麗外衣。在實際操作中,林強的手段更是令人歎爲觀止。
就像他們的票據業務,該公司對投資者誇誇其談,說每年銷售額有三百億元,可真相卻是其中200億元完全是子虛烏有。
林強
林強通過虛構交易、僞造合同等手段,製造出一個繁榮的假象,以此來迷惑投資者,騙取更多的資金。
在結構化發債業務上,林強與餘雷沆瀣一氣,狼狽爲奸。他們將產品進行一系列的包裝後,以低風險高收益的名義推銷給毫無防備的投資者。
林強
這種“偷樑換柱”的手法,讓投資者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巨大的風險之中。這一切其實都是林強巧妙設下的龐氏騙局佈局。他將新投資者的錢給舊投資者,以此來維持高收益的假象,並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加入。
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如同一個不斷膨脹的泡沫,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岌岌可危,隨時可能破裂。
信息來源
騙局敗露與逃亡之路
2022年城投領域的反腐敗行動加強,債券中介機構成爲了檢查的焦點。林強的搭檔餘雷被抓了,後來在監獄裡自殺了。這也成了“和合系”集團倒塌的導火線。
次年8月底,林強失聯,這個消息在投資者間快速傳開,人心惶惶,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紛紛要求贖回投資。
圖片來源於網絡
和合資管倉促發布聲明,想要和林強撇清關係,然而這種欲蓋彌彰的做法,反而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情緒,讓他們對“和合系”的信任徹底崩塌。
10月底和合首創不得不承認自己遇到了資金問題,欠款總額超過52億,5萬多名投資者的錢全都打了水漂。這個數字太驚人了,讓大家突然明白問題的嚴重程度比想象中要嚴峻得多。
和合首創公司公告
很多投資人賠得血本無歸,多年的積蓄全沒了,有的甚至欠下一屁股債,生活變得很艱難。而林強早在投資者紛紛取錢和警察介入調查的時候,就決定跑了。
當時林強是在一次聚餐後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再也沒露面。調查顯示,他可能已經逃往新加坡。
林強
國際刑警組織迅速發佈了紅色通緝令,但林強就像一隻機敏的兔子,不斷變換着身份,用假的證件四處躲藏,逃避着國際上的追捕,讓追捕行動變得異常艱難。
不過林強的逃亡之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今年9月他使用假護照進入印尼,試圖繼續藏匿。但科技的威力讓它無處可藏。
10月林強在印尼準備坐飛機換地方,人臉識別系統一下子就認出了他。印尼警方果斷將其逮捕,爲這場跨國追捕畫上了句號。
林強的落網,大快人心,也標誌着正義的審判即將到來。中國警方立即與印尼方面展開協商,根據兩國簽訂的引渡條約,啓動了引渡程序。
林強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2024年11月30日,林強最終被押解回國,接受法律的制裁。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發佈警情通報,確認了這一消息,並表示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警方將全力追贓挽損,盡最大努力挽回受害者的損失。
證監會已經接管了和合期貨,主要是爲了穩定期貨市場的秩序,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信息來源
警惕“龐氏騙局”的陷阱
林強案並非孤例,它與“E租寶”、“MBI”等傳銷案件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在今年8月20日的夜空下,張譽發也被引渡回國。這個名字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陌生,但他所主導的MBI集團,卻讓數百萬人痛失血汗錢。
張譽發的故事要從2012年說起。那一年,他開始打造MBI集團這個龐大的傳銷帝國。表面,MBI是在發行虛擬數字貨幣,實則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老套騙局。入會費從幾百到幾十萬不等,承諾高額回報,鼓勵會員拉人頭。
就這樣短短几年間,MBI集團吸納了超過一千萬會員,涉案金額更是突破了千億大關,但再大的泡沫終究會破裂。2020年11月警方對張譽發立案偵查。但此時的張譽發早已潛逃海外。國際刑警組織發出紅色通報,全球追捕正式展開。
躲藏近兩年後,張譽發終於在2022年7月21日落網。但這並不意味着他會立即被押解回國。引渡程序複雜漫長,中泰兩國展開了長達一年的司法合作。直到今年5月21日,泰國上訴法院才作出終審裁決,同意將張譽發引渡回中國。
這些案件都披着華麗的金融外衣,以高收益爲誘餌,引誘投資者上鉤,最終卻將他們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些騙局的共同特徵是:承諾高收益,低風險。利用人們渴望快速致富的心理,製造一種穩賺不賠的假象。
張譽發被引渡回國
金字塔式層級結構,通過發展下限,不斷擴大資金池,用新投資者的錢來支付老投資者的收益。這種投資項目沒有實際的資產支撐,常常是編造出來的,或者說是紙上談兵,根本賺不到錢。
有些項目故意遮遮掩掩,不讓投資者清楚資金怎麼用、用到哪兒去。還會利用名人效應和權威背書,通過包裝和宣傳,打造虛假的信譽和口碑,迷惑投資者。
張譽發當時的相關報紙
林強案再次警示我們,投資得謹慎,別因爲貪圖高回報就盲目跟風。
尤其是在面對民營企業的投資項目時,更要謹慎行事,仔細考察項目的真實性和可行性,避免落入“龐氏騙局”的陷阱。
那我們如何防範“龐氏騙局”呢?
龐氏騙局
那就別想着不勞而獲,高回報通常隱藏着高風險。仔細考察投資項目的真實性,瞭解項目的底層資產、運營模式、盈利來源等信息,不要被華麗的包裝所迷惑。
找靠譜的銀行或機構理財,別輕易把錢投給那些不正規、名聲不好的集資公司。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多瞭解金融知識,增強識別風險的本領。如遇可疑情況,及時報警,保護自身權益,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信息來源
結語
林強案的社會影響是巨大的,它不僅給5萬多名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損害了金融市場的信譽和秩序。
這起案件的後續進展,包括追贓挽損的力度、對相關責任人的追究以及對金融監管政策的完善,都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林強的落網並不意味着故事的結束,它更像是一個警示牌,提醒我們,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必須保持理性,謹防陷阱。只有這樣做,才能確保咱們的財產安全,別再犯以前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