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從張學友和鳳飛飛看粉絲經濟

好友老張從小就是流行巨星鳳飛飛的鐵粉,幾乎她的每一首歌,老張都會唱。前些日幾位朋友邀約參加「致敬帽子歌后鳳飛飛」活動,身爲鳳迷的他,當然排除萬難前往共襄盛舉。現場歌迷來自四面八方,甚至有從高雄及花蓮遠道而來的鳳迷俱樂部,爲的是可以聚在一起紀念已過世十二年的鳳飛飛,這種堅定的支持與懷念,可以想見當年鳳姐的魅力。

而前幾個月的張學友演唱會,同樣也吸引許多粉絲搶票聆聽。當張學友突然生病,有些場次無法演出時,許多粉絲還不願意退票,寧願等待明年的檔期,可見粉絲有多期待在現場看歌神的演出。

有趣的是在中國大陸,演唱會使用人臉辨識入場;根據報導,二○一八年張學友在大陸各地舉辦巡迴演唱會,有八十個通緝犯被入場閘門設置的監控系統辨識出來,當場遭到逮捕,張學友也因此得到了一個「逃犯剋星」的稱號。一個流行歌手,竟然讓通緝犯甘冒被捕的風險進場感受其魅力,可見粉絲有多死忠。

也因爲忠實粉絲的力量,其不僅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去支持,還會因爲偶像的存在而找到共同的話題,形成一個有凝聚力的社羣,難怪在社羣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各界都在努力的拓展粉絲經濟。

基本上,從鳳飛飛及張學友的個案,我們可以看到粉絲經濟的幾個特點:首先是情感的連結,對於如老張這般的鐵粉羣來說,鳳飛飛不僅僅是一位歌手,她的歌曲和形象早已融入其生活和回憶中,成爲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其次是自發性和互動性,正如老張參加的「致敬帽子歌后鳳飛飛」活動,透過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和交流,粉絲的互動不僅增強了活動的參與感,還使得整個社羣更加緊密。

最後,粉絲經濟更展現了商業潛力。以張學友六十+巡迴演唱會爲例,從二○二三年六月開始的巡迴演出,至今年六月止,已演出將近場,帶動了演唱會相關的經濟活動。

基本上,粉絲經濟所以能夠成型,有其深刻的社會和心理因素。一是歸屬感和認同感,對於許多粉絲來說,支持偶像不僅是個人愛好,更是一種身分的象徵。透過參與活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形成了一個支持和鼓勵的社羣。

此外,偶像的形成往往也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變遷。鳳飛飛的成功,不僅在於她的音樂才華,更在於她所代表的積極向上的形象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這些品質在粉絲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併成爲他們追隨和模仿的榜樣。

然而,粉絲經濟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過度的商業化可能導致偶像形象的扭曲,而粉絲之間的競爭和內部矛盾,也可能影響整個社羣的穩定和凝聚力,尤其支持不同偶像的粉絲之間,衝突與霸凌也常造成社會問題。因此,如何平衡商業利益和粉絲需求,維護健康的粉絲文化,也是未來「粉絲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作者爲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