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生/別再把「壓軸」和最後出場畫上等號了

▲「壓軸好戲」其實是指倒數第二場戲。(圖/資料照/國光劇團提供)

作者張哲生(懷舊文史工作者

你可知「壓軸好戲」其實是指倒數第二場戲,而非最後一場戲。

壓軸是京劇界的用語,舊時戲園演白天戲,一般在中午十二點多開鑼,到傍晚六點多打住;戲目有六七出甚至八九出,一般分爲三段,前三出通常爲新角兒學生們演,中間兩三出比較好,後三出是觀衆最歡迎的戲。

這三段裡每一段的末一出,叫做「軸子」──前軸子、中軸子、大軸子,此乃清末民初北京幾家園子演戲規程,所以說「軸子」就是每段最末演出的劇目,而倒數第二齣戲便成了「壓軸」。

爲什麼有人說最好的演員所演的劇目爲「壓軸」呢?這也和北京老戲班傳統有關

戲人總是把唱工最好的戲,也就是這戲班中的臺柱演員的戲,排在倒數第二齣。而最末一齣戲,則是全武行的戲,由戲班全體武行演員參與演出,這類戲佔用的時間爲一刻鐘,所謂「一打一散」(角色上來簡單地交代一下情由雙方便開打,打上幾回合,勝負決定之後,戲就結束),當時多數聽戲行家達官貴人之屬,看大軸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園。昔日京劇典籍裡有一首《戲提調歌》,形容戲班組織者境遇,有這樣一句:「軸子一上就套車」,說的就是這個情況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看更多!

達官貴人來看戲都是坐騾車來的。主人們聽戲,趕車人就把騾子卸套、喂草,也可以進園子靠牆聽聽蹭戲,等大軸子武戲一上,就着手套車,把騾子架到轅上,便趕緊打點好轎車等主人出場。於是,等不到散戲,許多看客已經走開;所以那年代的大軸子,又叫「送客戲」,而真正好戲乃在倒數第二齣的「壓軸」。

由於這種傳統,致使當今有些並不太懂京戲的人,老以爲壓軸是每場戲的末出,其演員是最好的,而把「壓」字當做「最後一着」理解 ,其實是錯誤的。

總結來說,壓軸雖是倒數第二齣戲,但通常都是由臺柱演員擔綱演出的一齣戲;因此,我們仍然可以用「壓軸」來稱呼最精彩的一場戲或是最大牌的演出者,但應該要清楚這個名詞的由來與真正意涵,別再把壓軸和最後一個出場給畫上等號了,但也千萬別從此看到倒數第二個表演者,就稱他是壓軸;壓軸仍應該用來形容最精彩的表演,而不是指倒數第二個。

●作者張哲生,鑽研懷舊卡通十餘年,撰寫《飛呀!科學小飛俠》一書,詳細介紹數十部民國60~80年代的懷舊卡通。本文獲作者授權使用。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