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東微評專欄》香港更應改向行駛了
港珠澳大橋夜景。東接香港特區,西連廣東珠海和澳門特區的港珠澳大橋,創世界多項技術記錄,工程浩大爲世界橋樑之最,堪稱世紀工程,卻難掩大陸靠右而香港靠左行駛的尷尬和損失。(中新社資料照片)
兩千多年前的書同文、車同軌,說明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建立標準,用以規範人類行爲。今社會日益發達、國際交流廣泛,在政府與各行業領頭者支持下,產生許多制訂行業行爲標準的組織。
以交通和通訊爲例,較著名的有國際民航組織(ICAO)和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前者規範了東向與西向航班的飛行高度之差距,以利飛行安全,後者ITU制定了3G、4G及制定中的5G規格,以確保全球性通信。在公路鐵路及度量衡等方面亦多有標準化。
金融方面也是如此,例如滬股通、深股通、港股通,讓大陸內地和港股市場漸成一體化的金融市場格局。
美國雖是互聯網的標準締造者,但其度量衡一直仍沿用英制至今,而非國際標準公制,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美國又錯失改其英制度量衡爲國際公制的良機,至今仍在國際貿易上爲此付出沉重代價。有鑑於斯,約3年前本專欄文章〈香港車輛應改靠右行駛〉曾呼籲香港車輛改向。
例如東接香港特區,西連廣東珠海和澳門特區的港珠澳大橋,創世界多項技術記錄,工程浩大爲世界橋樑之最,堪稱世紀工程,卻難掩大陸靠右而香港靠左行駛的尷尬和損失。
中國人大已對《基本法》做了明確解釋,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更無懸念。現在培養港人愛港愛國意識、強化一國兩制凝聚力,刻不容緩,此時香港若將車輛改向行駛,將更彰顯一箇中國,還降低交通成本,誠一舉多得。
港府應借鏡大陸基礎建設,和人口與車輛數量同級別的瑞典(人口數百萬,車輛1、200萬),制訂地面交通改向方案,編列相應預算執行。瑞典於1967年9月3日施行靠右行駛,當時瑞典人反對者高達83﹪,但改向結果十分成功,瑞典後來的經濟與國際地位,均得以大幅提升。
在完成今年慶祝光輝十月,以及香港當局控制暴亂成功之後,香港宜乘勝追擊,去其殖民時期包袱,克服市民對車輛改向行駛的害怕心理慣性,長痛不如短痛,一不做二不休,將英式靠左行駛改爲在大陸、臺灣和歐美都通行的靠右,此其時也。
(作者爲太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