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軍問題這麼大?兩次交火就打的朝軍1個月不能打大仗

朝軍問題這麼大?兩次交火就打的朝軍1個月不能打大仗,關鍵時刻,朝鮮援俄總指揮曝光

過去一個月,朝鮮派遣了約一萬名特種兵遠赴俄羅斯,與俄軍第810海兵旅共同參與戰鬥。

這些朝鮮士兵經過至少四到五年的艱苦訓練,堪稱身經百戰。然而,在經歷了庫爾斯克州蘇賈地區的兩次戰鬥後,他們也領略到了現代戰爭的全新面貌——這不僅是一場體力的較量,更是信息與技術的對決。

朝鮮以其嚴格的軍事訓練而聞名。其士兵習慣於面對面的步兵交鋒和坦克對峙,儼然還停留在冷戰時期的戰術思維中。

200米距離的步兵對射、1000米的坦克炮擊,對於這些士兵來說,這曾是他們的“舒適區”。

然而,當他們踏上俄烏戰爭這片動盪的土地時,這種陳舊的作戰方式顯然不再適用。

在當代戰場上,戰爭的形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無人機、精準制導武器、電子戰系統等高科技裝備成爲了戰鬥中的新常態。如何讓朝鮮士兵快速適應並融入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數的信息化戰場,成爲了一大挑戰。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曾提及,儘管朝鮮士兵接受了俄羅斯方面關於炮兵、無人機和基本步兵作戰的培訓,他們的表現仍顯得“軟弱無力”。

這是爲何?現代戰爭不再僅依靠士兵間的直接對抗,而是強調情報獲取和精準打擊。

俄烏衝突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信息化戰爭畫卷:衛星監控與圖像分析呼應,隨時定位敵方動向;無人機偵察與遠程導彈打擊協同,精確摧毀敵軍要害。

在這樣的戰鬥環境下,傳統的步兵取勝法則已被顛覆。前線士兵不再只是依靠殺傷敵人,他們更大的任務在於戰術牽制,使敵人暴露在炮火覆蓋範圍內。而後方的炮兵與電子戰裝備則是實際上的“拳頭”和“尖刀”。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朝鮮援俄總指揮唄烏方曝光了。

據傳言,朝鮮的這次行動由朝鮮人民軍副總參謀長金永福指揮,他被外界視爲朝鮮領導人在軍隊中的心腹人物。

金永福曾是號稱“暴風軍團”的第11軍團的一把手,當年也算是閱盡沙場的角色。這份頭銜似乎給這次派兵行動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朝鮮的行動不僅僅是對俄羅斯的一次援助,更像是對自己軍事實力的一種考驗與展示。對於一個七十多年沒有參與過實戰的國家來說,這次派兵行動無疑是一次檢閱自身戰鬥力的機會。

此次朝鮮援助俄羅斯的部隊經歷了一段不短的旅程。據美國和韓國的情報部門指出,這些部隊首先從朝鮮的羅津港出發。

搭乘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的運輸艦抵達海參崴,然後再乘坐伊爾-76運輸機飛往俄羅斯西部,最終通過公路和鐵路抵達前線地區。

這一連串複雜的跨國運輸過程,無疑體現了俄朝雙方在軍事合作上的默契程度。

但問題來了,這種跨洲際的遠程部署,必然涉及巨大的後勤挑戰。不論是補給鏈的穩定性,還是兵員的適應性訓練,都是需要精心安排的步驟。

對於這支在外作戰的“客軍”而言,如何在全新的環境中保持高效戰鬥力,可能是檢驗其真實戰鬥力的關鍵。

針對這一動態,俄朝兩國的官方反應顯得略顯謹慎。朝鮮最初堅決否認此事,甚至將之稱爲“污衊謠言”,但隨着事件的發酵,朝鮮的態度逐漸發生轉變,暗示即使事實如此,也符合國際法。

而俄羅斯則採取了模糊的態度,沒有明確承認或否認這次軍事合作。這種態度似乎是在給各方觀察者留有餘地,同時也反映了當前國際關係的複雜性。

在事件逐步明朗化的過程中,韓國自然也沒閒着。韓國政府計劃派代表團出席即將在北約總部舉行的北大西洋理事會會議,討論朝鮮派兵援俄的情況,並探討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可能性。這無疑是韓國尋求在國際事務中增加話語權的重要舉措。

朝鮮的援俄行動,也爲韓國與北約之間的互動提供了契機。自尹錫悅政府上臺以來,韓國一直積極向北約靠攏,而朝鮮的這次軍事援助正好讓韓國有機會加強這種聯繫。

北約希望亞太國家能更多地介入支持烏克蘭,以減輕歐美的壓力,而韓國也想借此增強它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

更引人注目的是,朝鮮的這次出兵還可能影響到朝韓關係的進一步惡化。

近些年,南北朝鮮的關係已經因多次事件而趨於緊張,特別是雙方曾簽署的《板門店宣言》已暫停履行,這使得半島局勢更爲複雜。而朝鮮若在俄烏衝突中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可能會迫使韓國調整其防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