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守博解密蔣經國棄林洋港、李登輝談連戰 新書剖析11位領導人
前總統府資政趙守博21日將發表新書《典範與激勵—趙守博八十感恩親師尊長錄》,內容除描寫他對雙親、師長及從政生涯中的長官的感激之情,也詳述他近30年從政生涯中,近距離接觸11位領導人的細膩觀察與互動。
趙守博曾擔任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處長、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行政院秘書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在馬英九執政時期,曾擔任總統府資政、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要職。
在3月1日剛過80歲生日的趙守博,最新完成的新書《典範與激勵—趙守博八十感恩親師尊長錄》,預定在3月21日上午10時舉行新書發表會,地點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前總統馬英九、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等人也將到場致賀。
在《典範與激勵—趙守博八十感恩親師尊長錄》一書中,趙守博表達他對雙親、老師,以及從政生涯中的所有長官的感激之情,包括故總統蔣經國、故總統李登輝、故副總統謝東閔、前副總統連戰、故行政院長李煥、故司法院長林洋港、故行政院長郝柏村、故考試院長邱創煥、故總統府資政蔣彥士,以及當年推廣救國團與童軍的兩位重要舵手宋時選、謝又華等11人,透過直接追隨、接觸的體驗和近距離觀察,並詳述與他們之間的互動關係。
透過此次的新書著作,趙守博也想爲1970年代至2000年領導中華民國的主要政治人物的付出和貢獻,留下一些紀錄,希望親師尊長的經驗與心得,可以讓青年們有所學習的言行典範,激勵新一代繼續奮發向上。
▲趙守博新書《典範與激勵—趙守博八十感恩親師尊長錄》。(圖/趙守博提供)
近距離觀察11位領導人
在新書中,趙守博特別推崇蔣經國推行十大建設,他認爲,十大建設讓臺灣的經濟脫胎換骨,厲行政治革新改變了政治風氣,落實政治本土化強化了人民的向心與團結,他希望國家領導人都應學習蔣經國不斷改革、創新的領導風格,以及「永遠和人民在一起」的施政理念。
另外,趙守博也推崇李登輝促進臺灣的全面民主化;謝東閔推動「小康計劃」消滅貧窮,及倡導「客廳即工場」和「公墓公園化」,改善了農村經濟,讓當時「家庭工廠」及莊嚴美觀的納骨塔到處可見;連戰推動全民健保,促進國家國際化、現代化的施政及重視人才的作爲;李煥爲國家拔擢人才、落實用人本土化;林洋港清廉自持、能爭敢爭、盡一切捍衛中華民國;邱創煥苦學成功、首創「精緻農業」,並推動社會福利立法和強化公務員權益。
在兩岸關係上,趙守博相當肯定郝柏村堅持中華民國立場,以及他退而不休,積極參與各種活動、筆耕創作不斷,爲如何有意義過晚年生活樹立了典範;蔣彥士則是熱心提拔青年;宋時選推廣服務奉獻的「救國團精神」; 謝又華開拓臺灣童軍運動等,都是對國家社會的重大貢獻,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典範與榜樣。
李登輝「棺已蓋而論未定」
談到李登輝時,趙守博特別提及李登輝任臺灣省主席時,在彼此從未見過面的情形下,便任命他爲省府的社會處長、勞委會主委,還曾要他競選臺北市長的知遇之恩。他也推崇李登輝總統任內,繼蔣經國解除戒嚴、報禁和黨禁之後,推動憲改、實施總統直選、進行國會全面改選,對臺灣的民主化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過,李登輝被封爲民主先生、臺獨教父,國民黨內則有人認爲他應爲國民黨的分裂、沒落,以及臺灣的黑金政治負責,評價褒貶不一。趙守博說,有句成語叫「蓋棺論定」,但他認爲就李登輝而言,可以說「棺已蓋而論仍未定」,關於他一生功過是非,恐怕只能留給時間和歷史去評斷。
蔣經國棄林洋港的關鍵
趙守博指出,林洋港在省主席任內,犯了當年兩蔣時代的大忌,就是身爲臺灣籍的政治人物卻太有主見,使人不放心,民間聲望太高,因爲在那個年代,國民黨要的臺灣人是既有能力做事,又聽話能與中央配合的人。
趙守博說,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一心要砍伐德基水庫上游集水區果樹,以及闢建臺北二重疏洪道,林洋港都持保留意見,未積極推動;同時,林洋港在若干廳處長的任用上太堅持己見,加上未和中央溝通,就在省議會公開承諾讓當時還是縣轄市的嘉義市、新竹市升格爲省轄市,引發蔣經國、孫運璿極大不快,這些應該是林洋港最終沒能被選爲蔣經國接班人的關鍵因素。
對於蔣經國日記中對林洋港較負面的評論,趙守博也替林洋港辯護。他提到,蔣經國說林洋港「品德不夠正直」,但並未舉出任何具體例證,林洋港的品行操守一向受人肯定敬佩,不僅從未鬧過誹聞,也不貪不取,雖位居要津多年,卻未能在臺北購置房產等。
趙守博猜想,蔣經國的所謂品德不夠正直,可能指他的「不聽話」、「太有意見」,而「太有意見」方面,包括他接省主席後,在黨中央提名縣市長和省議員時,往往勇於表示看法,卻常和地方黨部意見相左又堅持己見的表現在內。
李登輝、連戰爲何分道揚鑣
趙守博書中也談及李登輝與連戰關係從合作到分道揚鑣的演變,外界認爲主因是李登輝對於連戰2000年總統選舉後,向他「逼宮」交出國民黨黨主席而感到心寒。
但趙守博透露,李登輝曾親自告訴他,連戰與其同輩的從政人士相比,不問學識、人品、相貌、見解和從政經歷等方面,「無出其右者」,李登輝早有把黨主席之位交給連戰之意。事實上李、連兩人漸行漸遠,最大的原因應是對兩岸與統獨的政策理念有所差異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趙守博在書中特別盛讚他的兩位彰化同鄉長官謝東閔與邱創煥,他極爲推崇謝東閔的生活哲學,包括主張家庭倫理化、藝術化和科學化,也很會善用本省的俚語、成語來闡釋人生道理。
趙守博舉例,年輕後輩在工作遭受外界批評、指責時,謝東閔常會送他們「死狗沒人踢」這句話,意思是說,「因爲你有用,你能做事,人家纔會批評你,纔會理你,不然,如果你沒有用、沒有表現,就像死去的狗一樣,誰還會踢你、罵你。」
此外,謝東閔也常引用「燒瓷的吃缺的,織蓆的睡長椅」來勸勉大家要懂得克己。這句成語的意思是,做瓷器、做碗的人,吃飯時總是用「不良品」的碗,好的一定挑出來出售或送人;而織草蓆的也都是把產品賣出去、送人家,自己只能睡在長條椅子上。
趙守博回憶,謝東閔也常提出,不要只祝人家生日快樂,應該祝人家天天快樂;主張旅行在外要「投宿大旅館,但住小房間」;人生「只要追求享有,不要一定要擁有」。
推崇邱創煥苦學精神
「邱創煥的苦學精神是所有青少年都應學習的最佳典範。」趙守博說,邱創煥出身普通農家,只讀過日治時期的師範,臺灣光復後,爲求上進他不斷參加國家考試,一路考上普考、高考,併到考試院任基層公務員,之後考進政大政治研究所,不僅沒有大學文憑就能拿到碩士學位,更是唯一用高考及格證書考上大學研究所的人。
趙守博回憶,邱創煥在臺灣省主席任內,曾有省議員質詢他與太太的事情,邱創煥沒有正面答覆,而是巧妙引用了漢宣帝時京兆尹張敞爲其妻畫眉,被告到皇帝那裡的故事來做答。這個故事說當皇帝問張敞有無這回事時,張敞答道:「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皇帝也就不再表示什麼,而邱創煥當時以這個典故回答,讓省議員啞然以對。邱創煥也常引用「丙吉問牛」的故事,來說明分層負責之必要及碰到問題時要懂得抓住要害要點的道理。關於邱創煥讀過二十四史的經歷,趙守博回憶說邱創煥曾他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有一次他們從中興新村同車北上,途中邱創煥告訴趙守博他曾遍讀二十四史,隨後他突然聽起來像很有感慨地說:「如果當年我把讀二十四史的時間用來 學習英文,那我今天英文的程度應該會不錯吧!」他有此感慨,趙守博猜可能是他看到那時政壇上很多留洋者特別是留美者非常吃香的緣故吧。
趙守博記得那時馬上回答他說:「英文可以靠人翻譯,但您自己讀的書和所獲得的學問卻是無 人能代勞。」他聽了也就釋然。據說以後他常常把他們的這段應答講給人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