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製成液態肥 中市環局將契作農地試種

臺中市議員吳敏濟(左起)拿着裝在罐子中的沼渣、沼液給副市長陳子敬、環保局長陳宏益檢視。(林欣儀攝)

臺中市議員吳敏濟建議,可在園區旁設加工廠,將沼渣、沼液再製成有機肥料。(林欣儀攝)

臺中市議員李中認爲,外埔綠能園區發電量僅達當初簽約的57%,市府還得花錢載運沼渣、沼液,要求去除這個「前市長林佳龍留下的毒瘤」。(李中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臺中市外埔綠能園區使用生廚餘發電,每頓生廚餘約可生產119度電,但產生的沼渣、沼液如何處理?市議員吳敏濟建議,可在園區旁設加工廠,將沼渣、沼液再製成有機肥料,每年約可節省800多萬外運費。環保局長陳宏益說,沼渣研究有機肥已成功,近來將嘗試用沼液製成的液態肥栽種稻作。

吳敏濟拿起他收集的沼渣、沼液給副市長陳子敬檢視,他說,100公噸生廚餘發電後,約產生7公噸沼渣及80公噸沼液,其中沼渣已成功研製有機肥,但沼液因未能有效去化且有異味,只能澆灌在掩埋場或少數農田。

吳敏濟指出,環保局每天載運沼渣及有機雜質約32.5公噸、沼液則有82.2公噸,光是運輸成本1年就要花835萬元,若再加上車輛折舊成本,10年輸運費用支出約1億,若能在綠能園區旁興建綠能加工廠,可節省運輸成本。

吳敏濟強調,目前沼渣製成有機肥推廣,許多農民覺得比化學肥料好用,因大安、外埔、清水等區栽種水稻面積達7成,建議環保局進一步研製沼液製作液態肥,可免費提供農民使用。

陳子敬說,他很贊成這樣的方面,若設廠土地沒有問題,應可朝此方向發展,甚至多餘的有機肥或液態肥也可用來灌溉路樹。

陳宏益則表示,目前沼渣的再利用已經沒有問題,環保局正嘗試用沼液研製的液態肥栽種稻米,目前朝向與農民契作,農民不用擔心使用這種液態肥會影響收成,將尋找園區附近的農地試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