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 | 量能驟縮,北交所獨漲

週四A股大多回落,僅北交所大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68%至3280.26點。深綜指跌0.91%,創業板綜指跌1.06%,科創50指數跌0.16%,北證50指數逆勢上漲4.06%且創歷史新高。全A總成交額爲1.56萬億元,較週三的1.96萬億元明顯縮窄。

北交所獨漲而滬深股市下跌,或多或少應提示了盤面偏弱,這在以往也經常能得到驗證。本輪行情於9月下旬啓動之前,A股處於持續弱勢之中,當時經常會出現“北交所獨漲而滬深股市下跌”現象。自本輪行情啓動之後,這樣的背離其實已很少見了,週四算是首次出現,故可能值得投資者重視。

由週四A股盤面看,多元金融、橡膠製品、與NMN概念相關的生物製品、ST等板塊漲幅居前,前一天表現較好的航空、船舶、風電、光伏等板塊跌幅居前。

由這幾天板塊表現看,能漲的一般具有兩特徵,一是之前漲幅落後,有補漲屬性,二是消息面碰巧有利好配合,比如週三光伏行業有利好,週四NMN行業也有利好。這樣的盤面特徵雖然看上去比較正常,卻也提示了市場的主動性進攻動能暫較欠缺。

周邊市場方面,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均跌1%左右,週四中國香港股市恆指跌1.30%,恆生科技指數跌2.64%。匯市方面,週三有所上漲的美元指數於週四亞太時段明顯回落,這也帶動了近期表現稍弱的人民幣匯率回升。至週四傍晚時分,離岸人民幣已回升至7.12一線。

週四A股的量能明顯縮窄,個人覺得過度縮量應是個失分項。在基本面有太多重要因素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大盤出現縮量原本也比較正常,但如果縮量過多或縮量的持續時間過久,那麼投資者就應該提防市場轉冷。

A股本輪行情,明顯有政策驅動因素。只要主力機構意在中線或長線,多半會進行較大手筆的佈局,這種情況下成交量一般就不會萎縮過度。如果主力機構出力較少,自然會體現在成交額上。

上面提到的“懸而未決基本面因素”目前看主要有兩個,一是國內後續財政刺激政策的規模或力度,二是美國的大選。

未來兩週投資者可能會覺得較難熬,操作方面,建議減少操作頻率,暫以持股觀望爲主。按一般理解,當不確定性相對較多時,多空在操作上均可能有所保留,故A股大概率將維持平衡或震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