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只剩鍵盤力量

(圖/翻攝自蘇貞昌臉書

近日有前政府小編「自爆」曾被受聘單位要求製作「供政黨使用、可引發憤怒」的哽圖,而行政政務委員唐鳳也坦承確有其事。此外,他更揭露政府內部的非公開資訊還會外泄,用來攻擊在野黨。此事不僅坐實先前行政院幕僚被抓包上班不幹正事,而當執政黨立院黨團的「中央圖房」並非單一個案,而且已行之有年。

面對唐鳳的「誠實」,執政黨只能尷尬迴應,如綠委鄭運鵬就推給「歷史共業」,說這是前朝留下的媒體生態,而且國民黨只會用憤怒造成對立,民進黨用的卻是幽默,大家都看的出來云云。此說當屬狡辯之詞,因爲政權輪替迄今已5年,當時哪有這種小編做圖風氣?而且他應該也找不出一則用憤怒造成對立的哽圖來證明吧?

民間企業經營社羣媒體有成,公家機關眼紅也跟進,這是好事。畢竟公部門專長在於政策制定與執行,如能透過網站小編以詼諧有趣的語言,幽默搞笑的哽圖來拉近和民衆距離,透過糖衣的包裹,讓生硬的政治事務更容易入口,孰曰不宜?

因相關討論多聚焦於小編違反行政中立,「公器黨用」,筆者於此不再贅述。不過其他面向也值深思,首先是「口味愈來愈重」,由於邊際效用會遞減,過去小編用字遣詞「小辣」,即可有感,但這幾年來已一路變「中辣」,再升級成「大辣」,才能引起迴應了。

據筆者近期研究,在新聞報導中,行政院長蘇貞昌應是我國最常與「霸氣」、「打臉」、「嗆爆」等詞連結的行政首長,可是明明只是單純發表不同意見,或是據實迴應立委質詢,何來「霸氣」?哪有「打臉」?又「嗆爆」了誰?這些小編用詞只有同溫層效應,讓支持者出氣或開心而已。政治的本質終究是嚴肅的,這種「麻辣化」的搞法根本無助於建構良好的公共議題討論空間,反而讓中間選民更形疏離。

此外,小編績效常得靠KPI(關鍵績效指標)來衡量,於是要拚的是臉書、IG上的粉絲、按贊、分享這些量化數據,相形之下,施政好壞有時反而成爲次要。靠哽圖或找網紅的確可快迅累積人氣,但一來人家是衝着內容搞笑或名人光環而來互動的,不代表政策已經成功溝通。二來Easy come, easy go。這種速成人氣,消逝得也快。更何況其他政府機關也一窩蜂地複製這種套路,紛紛立案招標委外,五院各部會千篇一律,看不出有何高明之處。恐怕只能增加就業機會,造福民間業者

科技發展到哪,政治就應該走到哪!但過猶不及,一味靠小編治國,或許剩下就只有鍵盤力量了。(作者文化大學新媒體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