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考歷史閱讀判讀有難度 均標恐比去年降5分
▲指考考題靈活接近生活,社會組再拚最後一場。(圖/東森新聞)
7月3日指考第3天第一科考歷史。今年生活考題不少,倫敦空污「黃霧」、茉莉花革命都入題,臺灣史部分考題較少,但原住民管制措施有入題,共產黨理論大師陳獨秀也出現在選擇題選項中。高中教師說,試題以簡述和史料爲主,但閱讀判讀題增難度,均標恐比去年降5分。
協助審題的高中教師表示,試題取材以文本資料爲主,包括名家的專書、論文、詩集、畫作等,文字量增加、資料多元,但改寫後省去文言文的艱澀,符合考生背景知識;考生可從文字敘述或地圖、畫作中尋找答題線索,不必太多瑣碎記憶。
高中教師表示,整體試題中間偏易,搭配幾題中偏難題目,如第21題要考生從閱讀理解和歷史知識,判斷焚書在商鞅時間就有,打破以往聯想到秦始皇的刻板印象;第39題考查理五世的年代,考生要綜合判斷16世紀歐洲的政治、經濟、宗教等,才能選出最適合的答案。
臺北市高中歷史科教師羣表示,試題難易適中,強調學生的閱讀能力,資料判讀題增加,強調考生的閱讀和邏輯思考能力,非選題都是資料閱讀題,難度提高,考生必須連結教科書基本知識。
試題內容部分,歷史科教師羣表示,第14題考茉莉花革命起源地,和時事、地理跨科結合;第26題考兵制,偏向舊教材,考生要從選項推敲答案。整體試題以簡述和史料爲主,但閱讀判讀題增加難度,均標可能比去年(63分)下降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