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祺七七變韓系歐巴 整形改善容貌焦慮?心理師解答
百萬YouTuber「志祺七七」日前出席YouTuber年度盛事「第5屆走鍾獎」,因外型變化,引起討論。圖/取自「shasha77.daily」IG
百萬YouTuber「志祺七七」日前出席走鍾獎,一身勁裝加上有如韓系帥哥的外型,在網路上引起熱議,他不諱言曾接受整形手術,卻遭網友批評。事後,他在IG發表長文表示,自己20多年來對自身外貌非常不自信,深深刻在心底。心理師表示,社羣媒體放大主流審美,年輕族羣更容易感到「容貌焦慮」;整形雖可減少對容貌的擔憂,但須注意別走火入魔。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羅惠羣表示,若個人對於自身容貌、身形等出現錯誤認知,如認爲身體不對稱等,旁人以客觀角度觀察,卻未發現異狀,醫學上即稱爲「身體臆形症」。不過一般出現「容貌焦慮」狀況的民衆,並未嚴重至此,而是被主流審美觀影響,深陷壓力。
有網友攻擊志祺七七,認爲花錢整形是追求表面功夫。對此,羅惠羣說,這樣的想法有些太過,臺灣社會開放,但民衆應該反思,自己如何看待「志祺七七變帥了」這件事,並思考爲何自己會認爲男性不能追求容貌精緻,追求自己喜歡的樣子有何不可,多元化社會應容納不同的想法。
羅惠羣表示,男性追求好看、漂亮,在日韓及歐洲國家行之有年。民衆常說,日本型男多,這不是因爲日本人天生容貌姣好,而是十多年前日本男性開始修眉、注重打扮所致。但華人世界性別刻板印象較重,對於男性打理容貌接受度仍然不高。
至於整形是否是緩解容貌焦慮的好方式?羅惠羣說,藉由整形改變外貌能夠消除個人對容貌的擔憂,但仍無法「賦予自信」。媒體曾報導,有民衆不斷整形,無論動過多少手術,都認爲仍有調整不好的地方。這種情況接近走火入魔,恐讓當事人生活狀態圍繞着容貌與身形,反而忽略人系關係維持等生活常規。此時必須尋求專業心理資源,回溯童年創傷,幫助其重拾自信。
羅惠羣也說,年輕族羣是數位原生世代,在社羣媒體散播力推播助瀾之下,主流審美觀點被放大,讓年輕族羣更容易陷於容貌焦慮。社羣媒體、電視、影劇等,推崇「高顏值」的主流審美觀,以在美國導致清少女自殺問題,並造成青少女盲目追求過瘦身形,導致厭食症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