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本科:發揮好“牽引”作用
2025年已至,作爲“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已到職業教育近5年改革發展的“交卷”時刻,亦要展現“教育強國建設全面佈局、高位推進”的職教擔當。中辦、國辦《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
中辦、國辦《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將“以職業本科爲牽引”作爲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如何發揮好職業本科教育“牽引”作用,引領帶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既需要強化政策統籌,也需要率先設置的職業本科院校發揮好示範帶頭作用。
筆者基於近一段時間以來職業本科教育辦學的實踐思考,現提出3點建議。
一是擴大增量,以適度學校數量形成職業本科規模優勢。截至目前,全國職業本科學校共有51所,佔全國職業院校總數的3.3%;《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職業本科院校招生8.99萬人,約佔全國高職招生數的1.6%。從以上數據來看,職業本科學校規模和招生規模相對偏小,這不僅與國家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而且難以發揮出規模效應,不利於職業本科教育穩步發展。比如,在社會認知方面,有限的規模較難在社會上形成廣泛而深刻的品牌認知,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本科的優勢和特色不能充分了解;在就業出口上,行業企業在招聘中,常對職業本科專業名稱提出疑問,甚至未將職業本科專業納入招聘目錄等,使職業本科學生缺少了公平就業的機會。據筆者統計,當前,省級公示向教育部申報設置職業本科或已啓動職業本科設置風險評估的高職院校已達55所。
建議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加快整合土地、師資等優質資源,支持已列入“十四五”高校設置規劃的高職院校提升軟硬件水平,持續穩步推進職業本科學校設置工作,加快形成本科職業教育發展規模優勢,持續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影響力。
二是優化存量,以高水平院校引領職教高質量發展態勢。從當前51所職業本科學校結構佈局看,民辦學校佔比超過45%,國家“雙高計劃”學校不足40%,近20%學校由獨立學院合併轉設而來,尚有推進原獨立學院資源向職業教育轉型的任務。總體來看,全國職業本科學校中高水平學校佔比不高,學校組成及設置來源相對複雜,整體上較難代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高水平,亟須通過項目引導,實施分類管理,並加大對高水平職業本科學校的支持力度。
建議落實好“建設一批辦學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職業本科學校”的有關政策要求,設置國家職業本科學校專項支持計劃,堅持扶優扶強,遴選一批高水平職業本科學校,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學校對接國家和區域產業發展優化專業結構、提升服務能力,持續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引領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助力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三是凝聚合力,以獨特優勢帶動“一體兩翼”落地見效。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職業本科教育補齊了職業教育的本科層次,對上可進一步銜接高水平大學,對下可深化與高職專科和中職學校合作,成爲“延伸教育鏈”的黏合劑,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國家將“一體兩翼”作爲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舉措,加快建設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簡稱“一體”),以及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簡稱“兩翼”),致力於構建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和區域佈局。
建議各地支持職業本科學校在這一政策落地上發揮“牽引”作用,積極發揮職業本科教育的獨特作用,加快建設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促進職業本科學校與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深化務實合作,協同解決行業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提升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積極建立政行企校領導對話機制,落實金融、財政、信用等方面的支持,統籌解決建設發展的重大事項,實現各方功能互補、資源互通、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形成保障聯合體、共同體實體化順暢運行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
在2025年這個承前啓後的關鍵時刻,釐清職業本科教育發展思路具有重要意義。展望未來,職業本科教育穩步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持續支持,更需要率先設置的學校主動探路、勇於改革,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切實發揮出“牽引”職教體系建設的作用,爲加快建成教育強國,作出職教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