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愈吹愈離譜的「海鯤狂想曲」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 已完成光電潛望鏡(光電桅杆)與電池組的裝配,臺船昨日起已往乾塢注水,今日展開出塢程序,進行泊港測試。圖爲海鯤號進入乾塢時的畫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昨天披露,2月底移至臺船乾塢內的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終於完成潛望鏡安裝與電瓶充電,今天將從乾塢移出。今天早上其他媒體接力表示,海鯤艦將移至臺船區內的高雄港91號碼頭。甚至有報導宣稱,海鯤艦正要裝填魚雷。事實上當真如此,果然一片情勢大好嗎?

早在去年9月28日,蔡總統到臺船主持海鯤命名下水時,就宣稱本艦即將展開泊港測試。此後2月間海鯤艦由岸上廠房利用浮塢船送進乾塢,當時媒體與不少「專家」也宣稱,泊港測試即將完成,馬上就可以進行出海測試。然而幾個月下來,「馬上」始終沒有發生,反而傳出潛望鏡始終沒有到貨,真正下水前才能開始使用的電瓶,始終還沒充電。

換言之,事情的真相是:直到今天以後,海鯤艦才進入「泊港」階段,才真正開始進行泊港測試。在此之前,或許有少數測試項目可以提前進行,絕大部分的測試,都必須在船體真正已經入水,可以切斷岸上的供電,靠自身輪機系統供應電力的情況之下,所進行的運作,纔是真正有意義的測試結果。

等到泊港測試完成,所有問題都解決之後,才能出港進行海上測試。海上測試當然也要歷經多階段,先是確認順利浮航,測試完水面性能,然後嘗試下潛,確保可以在水下正常動作,再開始測試速度、潛深等性能數據,是否能達到設計指標。航行性能獲得驗證後,再開始測試艦上的聲納等感測系統,如果運作正常,纔可以測試發射魚雷。

如今卻是,因爲各種因素延宕的泊港測試,如今終於正式開始,卻已經被吹噓到海上測試的最後階段。臺語俗諺「看一個影,生一個仔」與之相較,都算是保守到不能再保守。

平心而論,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下,潛艦團隊用盡各種手段,讓海鯤艦從無到有,已經非常不容易。然而,新加坡、韓國、印尼等近年開始建造潛艦的國家,都是由歐洲國家技術輸出,仿製技術成熟的產品;我方則必須在沒有明確「導師」的前提下,從頭開始摸索。結果必是比其他國家經歷更多挫折,會有更多的瑕疵必須改善,整個研發的時程與耗資,必然比其他國家更辛苦,最終產品也未必能比別人更強。這是我方先天不利,必須付出的代價。

然而對於把宣傳與「認知戰」當成萬事首要的執政當局,或是側翼名嘴們,顯然不能接受「不完美的完美」,硬要把海鯤艦的工程進度與性能,都吹噓到天上去。對於追逐點閱率的媒體,自然也樂於配合小事化大的產業鏈。於是廠區內有任何風吹草動,馬上都可「腦補」出大串美麗聯想;至於爲何每次大好消息總沒有下文?爲什麼新一波話題,總是重複上一波的內容?一點也不重要,反正跳票的受害者不是我。

潛艦或其他國防自主項目的團隊,其付出的努力,絕對值得國人肯定。然而當下這種胡亂吹噓,甚至任意替工程進度開支票,對於研發人員的努力,絕對不是讚揚,反而是對他們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