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廣東自貿試驗區“十四五”要這樣建,南沙、前海、橫琴未來將超出你想象!

近日,廣東省商務廳發佈關於徵求《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意見通知。

徵求意見稿提出,廣東自貿試驗區要以打造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爲總目標總定位,建設體制機制創新、鏈接國內國際市場、粵港澳大灣融合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先行區和示範區

具體分工如下:

南沙片區: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國際貿易樞紐功能,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國際人才特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打造聯動灣區、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海蛇口片區:聯動香港建設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

橫琴片區: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粵澳兩地規則銜接,構建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機制,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

2025年進出口總額預計達4000億元

廣東自貿試驗區規劃實施範圍116.2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60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區28.2平方公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28平方公里。

具體目前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形成與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關、匯、稅、融”制度體系,實現貨物、資金、人員等資源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動,成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岸離岸兩種業務、投資貿易金融物流等集聚融合的對外開放新高地;形成投資、貿易、資金、運輸、人員從業自由,信息快捷聯通的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區;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大灣區高品質消費新中心、國際航運樞紐和我國金融開放創新試驗示範窗口,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徵求意見稿要求,廣東自貿試驗區主要經濟指標居於全國自貿試驗區領先地位。

到2025年,進出口總額達4000億元,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700萬標箱;“十四五”期間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00億美元左右,全口徑稅收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十四五”期間,累計實際使用港澳資金額350億美元左右,累計註冊港澳資企業數量3萬家。

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成型

“十三五”期間,廣東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

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79.36億美元,超過全省的1/3;外貿進出口3412.8億元,佔全省4.8%;稅收1119.42億元;新引進34個世界500強項目;各項經濟指標保持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

分片區來看,南沙片區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積極推動汽車、半導體及先進裝備製造業加速發展,集聚發展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NEM(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設立高新技術企業475家,集聚2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金融和類金融機構穩步增加,落戶金融和類金融企業6587家。國際航運樞紐功能持續提升,2020年累計開通114條國際班輪航線,南沙港集裝箱吞吐量1721.68萬標箱。商品車吞吐量達到116萬輛,位列全國第二大平行汽車進口口岸。全國最大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運營,郵輪出入境旅客量居全國第三。

前海蛇口片區以金融業爲重點,打造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地。前海已成爲全國最大的類金融機構集聚地,2020年底,累計註冊金融企業44060家,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企業總數的29.14%,金融業註冊企業增加值佔比達56.27%。穩步推進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建設,西部港區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全面提升國際中轉、高端航運服務及國際供應鏈管理等綜合服務能力,建成華南地區唯一集“海、陸、空、鐵”於一體的現代化國際郵輪母港。註冊科技型企業23644家,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企業總數的15.63%。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和專業服務等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全區的85.69%。

橫琴片區聚焦特色產業,科技、金融、旅遊等產業蓬勃發展。推動科技創新、特色金融、醫療健康、跨境商貿、文旅會展、專業服務等六大產業集聚發展。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與中科院合作共建先進智能計算平臺,設立了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橫琴分部,累計設立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省級創新平臺22個,189家醫藥企業入駐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20家澳門跨境金融機構入駐,實有金融和類金融企業5620家,備案私募基金1373只,管理基金規模4021.89億元。《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建設方案》獲批,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累計接待遊客超過8000萬人次。

打造金融開放創新示範窗口

打造金融開放創新示範窗口是廣東自貿試驗區“十四五”期間的重要任務。

根據徵求意見稿,廣東自貿試驗區將立足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金融業進一步開放,提升跨境貿易和融資便利化水平,深化粵港澳金融合作,充分發揮金融開放創新試驗示範作用。

具體包括三大方面:

積極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推動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率先在廣東自貿試驗區落地,推進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保險業經營機構在區內設立獨資或合資金融機構,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吸引國內外清算機構在區內落戶,推進境內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

深化資本項目管理改革試點。深化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探索完善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制度,推進本外幣合一的全功能型跨境資金池業務。全面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穩步推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探索擴大跨境資產轉讓範圍,提升外債資金匯兌便利化水平。

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推進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推動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跨境電商等貿易結算便利化。促進企業跨境投融資自由化,用好自由貿易賬戶體系(FT賬戶體系),鼓勵區內企業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積極探索區內金融機構參照國際慣例爲港澳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創新發展流動資金貸款、國際貿易融資、項目貸款、併購貸款等融資業務,爭取國家支持區內優質科創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外債。有序推進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和合格境內投資企業(QDIE)試點工作。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簡化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流程,支持區內金融機構在開展跨境融資、跨境擔保、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

支持金融機構跨境互設。進一步提升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證券機構在區內設立經營機構。鼓勵符合條件的港澳保險機構在區內設立資產管理、營運、研發、後援服務、數據信息等總部和經營機構。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創新型企業融資,鼓勵區內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

促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支持粵港澳三地機構共同設立發展基金,吸引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各類社會資本,爲區內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區內銀行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向港澳地區的機構或項目發放跨境貸款。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便利符合條件的投資者以人民幣開展跨境雙向直接投資。

推動跨境金融服務創新。

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推廣運用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金融服務平臺,鼓勵金融機構圍繞核心企業,爲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符合其產業特色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搭建跨境經貿合作網絡,支持人民幣海外投貸基金爲企業“走出去”開展投資、併購提供投融資服務。鼓勵區內企業開展真實、合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支持商業銀行依法依規爲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提供便利的跨境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

提升金融服務創新水平。發展綠色金融,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完整期貨產業鏈,吸引全球投資者和各類企業廣泛參與,探索形成國際標準,打造風險管理中心,支持區內金融機構赴港澳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鼓勵區內企業參與碳排放交易。支持設立綠色低碳產業基金,規範探索開展跨境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綠色債券、綠色股權投融資業務,支持南沙申請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規範探索開展氣候投融資業務。促進特色金融平臺發展,推動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務境內外客戶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依託橫琴“七絃琴”國家級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和深圳市知識產權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深化開展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推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鼓勵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創新成果在區內落地。

建立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