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論壇|綜述:中非能源合作爲非洲能源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綜述:中非能源合作爲非洲能源轉型提供有力支持
新華社記者 蔡施浩
目前,化石燃料仍是非洲主要發電來源。近年來,非洲國家通過加強國際合作等方式,努力推動能源轉型。
專家認爲,中國在非洲能源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年來,中方通過技術轉讓、項目合作和金融支持,助力非洲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並改善電力基礎設施。中非能源合作正逐步深入,爲非洲能源結構轉型提供有力支持,展現出廣闊合作前景。
當前,非洲各國電力基礎設施發展水平不一,區域發展差異較大。據國際能源署發佈的《2022年非洲能源展望》報告,截至2021年,非洲有6億人無法用上電,即43%的人口沒有被電力網絡覆蓋,其中5.9億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另據德國Statista數據平臺發佈的數據,截至2021年,非洲北部的電力覆蓋情況較好,達98%;非洲東部、南部和西部的電力覆蓋率在52%到56%之間;而非洲中部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能用上電。
鑑於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趨勢和化石能源使用對非洲環境的影響,非盟和超過40個非洲國家已制定能源轉型目標。但非洲的電力生產轉型仍面臨不少挑戰,包括缺乏對電力基礎設施的投資、技術人才短缺等。
投資方面,據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去年10月發佈的報告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非洲僅獲得全球能源投資的3%,其中只有0.5%的投資用於傳輸和配電網絡。據報告援引的數據,要在2030年前實現非洲現代能源的全面普及,該地區每年需要250億美元的投資。
人才方面,許多國家在項目和系統設計、安裝和維護方面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尤其是在新技術領域。人才短缺阻礙了新技術的引進和有效實施,延緩了能源轉型進程,也增加了項目的整體風險和成本。
專家認爲,在非洲能源轉型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非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將繼續深化,尤其是在太陽能和風能方面。
《2022年非洲能源展望》報告指出,非洲的太陽能裝機容量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顯著增長。
中國企業正通過互利合作,助力非洲國家實現這一增長。在肯尼亞,中企承建的東非最大光伏電站加里薩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超過760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約6.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在南非,中企承建的德阿風電項目已併網發電,總裝機容量24.45萬千瓦。
據《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介紹,中國持續擴大開放合作,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核電、水電、新能源等一大批標誌性項目接連建成投產,2023年出口風電光伏產品助力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8.1億噸。
中國國際關係學院外語學院法語系副教授、非洲研究所負責人劉天南說,非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和綠色發展在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及其他重要國際場合均被反覆提及,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在綠色低碳產業技術方面的對非合作,爲更多非洲國家提供進入清潔能源市場的機會。這不僅可以滿足非洲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還能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提高能源供應的穩定性。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