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東風系列導彈 秒懂懶人包
中國大陸於25日發射的東風31AG型導彈。(圖/中國軍號)
中國大陸於25日上午8時44分朝太平洋公海海域發射1枚洲際彈道飛彈(ICBM),準確落入太平洋指定海域。外界原先推測爲東風41型或東風5型導彈,不過,大多數專家認爲是東風31AG型導彈。由於東風系列導彈型號衆多,本文綜合網路資料及《紀錄片》頻道,將東風系列導彈做一簡單之介紹。
●東風1系列導彈
東風1導彈,是中國大陸根據當時的蘇聯R-2型飛彈仿製,1960年試射成功,採用液體燃料,射程600公里,屬於短程導彈。不過並未實際部署,僅是代表中國大陸開啓自主研發導彈的里程碑。
◎東風10(長劍10),次音速巡航導彈,2009年閱兵時亮相,射程1500到2500公里,可攜帶高爆彈、子母彈、鑽地彈等多種彈頭。
東風10。(美聯社資料照片)
◎東風10A,射程達3000公里,3發連裝,2015年閱兵時亮相。
◎東風11,大陸第一款採用固體燃料火箭,縮短髮射時間,1999年公開,射程3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
◎東風11A,射程超過800公里,2020年公開試射畫面,成功摧毀機堡目標。可以攜帶反輻射彈頭、電磁脈衝彈頭等。
◎東風12,是中國大陸出口型導彈,射程300公里,增程型420公里,可配合北斗衛星導航。
◎東風15,1991年服役,射程6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
◎東風15A,提升射程和精度。
◎東風15B,採用雙錐體帶彈頭,衛星導航,末端速度超過6馬赫,可以機動變軌。
◎東風15C,可以穿透70公尺混凝土工事。
◎東風16,中程導彈,號稱「沖繩快遞」,承繼東風11和東風15的技術,射程1000到1500公里,主要鎖定第一島鏈的軍事目標。改進行採雙錐體、滑翔翼彈頭。
東風16。 (美聯社資料照片)
◎東風17,2019年公開,配備乘波體氣動外型的高超音速滑翔彈頭,擁有水漂機動性能以及變軌能力,射程在1800到2500公里之間,速度可達10馬赫,難以攔截。
東風17型導彈。(美聯社資料照片)
●東風2系列導彈
中國大陸自主研發的第一代中程導彈,1964年試射成功,採用液體燃料,射程960公里。
◎東風2A,1966年攜帶核彈頭成功成功完成測試,射程1500公里,可覆蓋日本全境和蘇聯遠東地區,首次擁有實戰能力的核導彈,屬於戰略型武器。
◎東風21,由巨浪潛射型導彈研發而來,採用固體燃料,可攜帶核彈頭,射程1800公里。
◎東風21A,射程增至2700公里,1995年試射成功。1999年閱兵時公開。
◎東風21B,加裝精密導引。
◎東風21C,具有氣動外型,加裝空氣舵以及技術突破,2002年試射成功。
◎東風21D,號稱航母殺手的反艦導彈,射程3000公里,2020年對於移動中靶艦完成測試。
東風21D。(美聯社資料照片)
◎東風26,分爲對地攻擊的A型和反艦的B型,射程4000到5000公里,可以覆蓋到關島。曾於2020年由青海和浙江發射東風26B和東風21D,命中南海預定目標。
東風26。(美聯社資料照片)
●東風3系列導彈
中國大陸第一型真正意義上的國產中程彈道導彈,採用液體燃料,射程2800公里,1966年試射成功,1971年服役,可以攜帶核彈頭。
◎東風3A,1981年開始研發,射程達到3500公里,1988年向沙烏地阿拉伯出售36枚東風3A常規彈頭導彈。
◎東風31,採用固體燃料,射程8000公里,屬於遠程導彈,可以覆蓋美國西海岸,1999年公開。
東風31。 (美聯社資料照片)
◎東風31A,屬於增程型,射程11000公里,可以覆蓋美國東海岸大部分地區。
◎東風31AG,2017年公開,射程超過12000公里,由8軸越野卡車載運,具備無依託發射能力,
●東風4系列導彈
屬於中遠程彈道導彈,射程超過4000公里,1980年開始部署,可攜帶核彈頭。屬於陸基機動導彈,可以洞庫、地下發射井爲基地,以關島爲目標。另外,以東風4導彈爲基礎,1970年成功研發長征1號運載火箭,發射中國大陸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風4A,射程達到5500公里,可以達到蘇聯首都莫斯科。
◎東風41,2019年亮相,東風系列最高技術水準,射程14000公里,足以覆蓋北美和歐洲全境,可搭載10枚核彈頭,最高速度26馬赫。是中國大陸射程最遠、速度最快的陸基彈道導彈。
東風41。(美聯社資料照片)
●東風5系列導彈
屬於洲際彈道導彈,1980年進行首次全射程試驗,成功向預定海域發射。在發射井發射,最大射程12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是中國大陸第一代洲際戰略核導彈。
◎東風5A,1983年改良型,導航系統更爲準確,射程提高到13000公里。
◎東風5B,2006年試射成功,可攜帶4到6枚核彈頭,射程高達15000公里,2015年於閱兵時亮相。
◎東風5C,可攜帶10枚核彈頭,可以機動變軌,躲避反導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