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雲南含金量最高的地方,憑什麼是這個村?
2023年9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數目已達到57個。
很多人看到這條喜訊的第一反應是,點開搜索引擎,查查景邁山在哪兒。
這樣一個冷門的地方,憑什麼打敗了一同競爭的日本、印度、斯里蘭卡,成功贏得了全球首個茶文化世界遺產的申報?
01
世界茶遺產 千年景邁山
景邁山,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名字的來源是當地的景邁村與芒景村。說它是山,其實它是一處由古茶林、茶園、森林和傳統村寨構成的文化景觀。
景邁、芒景是同一座山,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等少數民族世居於此。
山北的村寨稱這座山爲景邁山或白象山,山南的村寨則稱其爲芒景山或哎冷山。
千百年來,幾個民族共享一座茶山,在大自然的賜予下,景邁山裡的村民們過着與茶葉不可分割的生活。
景邁山,是一座因“普洱”聞名的茶山。
“爺爺做茶孫子賣”,這句在普洱茶界廣爲流傳的話,道破了普洱茶的特點——它是需要時間沉積的作品。
據《布朗族言志》記載,公元180年,布朗族的祖先帕哎冷,在一場瘟疫中無意間發現了可以提神治病的普洱樹葉,於是帶領自己的子民,在景邁山上種下了一片片茶林。帕哎冷也因此成了有名有姓可考的最早種茶的人。
“爲子孫留下牛馬,怕遭自然災害死光;爲子孫留下金銀,怕被吃光用完”的帕哎冷,索性爲他們留下了茶樹,因爲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他告誡子孫後代,“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茶樹”。景邁山種植茶樹的歷史由此開始書寫。
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茶園面積發展多達2.8萬畝,至今,生活在景邁山上的子民們仍在享用着祖先的惠澤。
帕哎冷也許想不到,他親手種下的這片歷盡滄桑的古茶園,一千多年過去了,還生機盎然地與森林生長在一起,成了爲現今世界上面積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
因其見證了茶樹從野生到馴化、再到規模化種植的發展史,景邁山古茶園又被譽爲“茶樹自然博物館”。
所以說,景邁山的成功申遺並不是僥倖。
根據世界遺產價值的評估標準,成爲世界文化遺產,至少需要滿足三大價值條件:傳統人類土地利用的傑出典範、能爲延續至今的文明與傳統提供獨特的見證、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的傳統信仰與事件。
而景邁山正好滿足這些條件。
02
好山好水育好茶
明代時,景邁山的茶葉就已經成爲皇室貢品;到了元代,景邁山茶也開始沿着茶馬古道遠銷國外。現如今,景邁山的普洱茶一度承擔着送給各國首相的國禮重任。
爲什麼雲南很多地方都有種植普洱,但唯有景邁山的古樹茶品質好、價格貴?
普洱茶講究產區,雲南特殊而多變的氣候環境,使不同地方產出茶葉,在口感和滋味方面出現極大的不同,有“一山一味”的特點。
甚至同在一座山的茶林裡,相距幾米遠的不同茶樹採下的茶葉,口感都不一樣。
景邁山的海拔在1500米左右,常年雲霧繚繞。充沛的降雨量保證了足夠的空氣溼度,又地處緬甸、老撾、泰國圍夾而成的綠三角山林,大葉木蘭、山紅樹等15種瀕危動植物也選擇在景邁山安家。正是這無可比擬的生態環境,成就了景邁山古茶樹難以復刻的自然風味。
樹越高大,根系越深。高大的古茶樹,地下深處的根鬚能將土地裡更多的營養運送到葉片中。
它們未受到過多的干預,混生在山林中,終日與古樹、苔蘚、蕨草、菌類、藤蔓爲伴。這種迴歸自然生長的方式,讓景邁山的茶葉沾染更多的自然氣息,煮好的古樹茶茶湯花香濃郁,喝起來味道綿長。
普洱茶容易吸收外界環境中的味道,因此通往景邁山茶山的公路都不用瀝青和水泥,只用天然的碎石子鋪成。在古茶樹周圍數公里、甚至是數十公里,幾乎很難找到排放污染的工廠。
除此之外,景邁山茶葉還有品種優勢。有研究顯示,雲南喬木大葉種茶樹相比於其他茶區的茶樹,營養物質如多酚類物質、氨基酸、嘌呤鹼、糖類、皁甙等成分均高於其他區域的茶樹。
正是這些原因,造就了景邁山的好茶,無雜質、不苦澀、只有香甜的茶之本味。
03
延續千年的世代守護
在景邁山的莽莽山巒中,散落着10多個自然村寨。晴朗的日子登上山頂,可以看到連綿不絕的幹欄式建築羣。山頂,有布朗族人世居的翁基古寨和山窩傣族人世居的糯幹古寨。
行走在村寨中,隨處可見晾曬青茶的村民和在露臺飲茶的農人。
布朗族幾乎世代與茶爲伴。茶不但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物質需求,也寄託了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把茶視爲生活和信仰的一部分。
每開闢一塊新茶園,布朗族人都會在第一棵種下的茶樹旁立一塊古老的木樁。他們將第一棵茶樹視爲茶魂樹,標誌着這塊土地已經有主人了。在神山神樹的保護下,任何人在這塊區域不得亂砍濫伐,隨意採摘。
每年4月的茶祖節,全體族人會齊聚景邁山的茶魂臺,呼喚茶魂。每四年一次的茶祖大祭,布朗族人會用山泉水泡茶,給帕哎冷寺供奉的神像沐浴洗塵,並用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祈禱之後的每天家家戶戶都會茶香四溢。
祖先帶着一棵茶樹來,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景邁山人。
對他們來說, 祭茶祖不僅僅是民族的盛事,還是文化的傳承。這種傳承,以一餅茶的形式,將茶祖的庇佑帶給每一位飲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