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簡介(五)

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院士簡介(四)》(以姓名拼音爲序)。

呂躍廣院士(2011年當選)

呂躍廣,男,漢族,1964年5月出生於山東省東營市,電子信息技術專家,少將軍銜,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常任委員 。

呂躍廣於1984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物理專業畢業後分配至總參張家口通信學院任教;1990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到中國北方電子設備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所長、總工程師;2001年至2002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2008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2011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2017年擔任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常任委員。

呂躍廣長期從事光電信息處理和電磁信號測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中國多型科學實驗衛星系統的研製和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攻關,有力推進了中國空間對地觀測、電磁頻譜控制等相關領域的發展進步。

潘雲鶴院士(1997年當選)

潘雲鶴,1946年11月4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計算機應用、人工智能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士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紹興研究院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正部長級),中國發明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

1970年6月,潘雲鶴從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本科畢業;1981年9月,從浙江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應用專業研究生畢業;1989年5月,任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1991年9月,任浙江大學計算機系主任;1994年7月,任浙江大學副校長;1995年5月,任浙江大學校長、黨委常委;1998年9月,任浙江大學(新)校長、黨委常委;2000年2月,任浙江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常委;2006年6月—2014年6月,任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正部長級)、黨組副書記。

潘雲鶴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CAD和工業設計研究。他將人工智能引入計算機圖形學和CAD技術,提出綜合推理和形象思維模型,並研製成功了輕紡花型、圖案創作等多個新穎實用的智能CAD/CAM系統,而且在虛擬現實和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技術等領域也取得優秀的成果,產生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蘇東林院士(2019年當選)

蘇東林,女,1960年3月7日出生,山東省萊蕪市人。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兼容技術研究所所長。

蘇東林於1979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6年創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學科;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

蘇東林長期從事電磁兼容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她領導團隊開創出電磁兼容自頂向下量化仿真設計檢測評估這一學科方向,承擔系統級電磁兼容理論與方法、設計與評估、實驗系統研製、電磁兼容實驗檢測、電磁兼容問題解決方法等科研任務。

孫家廣院士(1999年當選)

孫家廣,1946年1月4日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軟件及應用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

孫家廣於1970年從清華大學自控系畢業並留校任教;1977年至1978年在日本伊藤忠商社工作;1985年至1986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訪問學者;1986年至1987年擔任美國硅谷IDVIEW公司總工程師;1990年晉升爲清華大學教授;1991年至1992年在美國惠普公司工作;1999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擔任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2006年至2016年擔任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2008年擔任第六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2017年出任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實驗室首任主任;2018年出任清華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首任主任 。

孫家廣長期從事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系統建模、分析與驗證及軟件工程與系統的教學、研究、開發。負責研製了有中國知識產權的二維CAD系統、三維產品造型核心平臺、產品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及企業信息化集成系統(EIS)等大型軟件,並在數百家大中型企業中得到應用。

孫凝暉院士(2019年當選)

孫凝暉,1968年3月15日出生於上海市,籍貫安徽壽縣,計算機系統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學術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

孫凝暉於1989年從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隨後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92年碩士畢業後留所工作;1995年攻讀在職博士;1999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1997年至2000年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智能中心研發部副主任、主任;2000年至2005年擔任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05年至2009年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繫統結構研究部主任、計算機系統結構重點實驗室主任,副總工程師(兼),所長助理(兼)等職務;200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2011年擔任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凝暉長期從事高性能計算機研究工作。他開闢了中國用機羣架構研製高性能計算機的新方向,系統建立了高通量計算基礎理論,機羣訪存的技術體系;牽頭研製了曙光2000到曙光6000三代曙光機羣系列高性能計算機,在石油勘探等國家關鍵行業打破中國國外廠商壟斷,並進入衆多行業廣泛應用。他發展了機羣訪存的技術體系,還提出了高通量計算的基礎理論。

譚久彬院士(2017年當選)

譚久彬,1955年3月5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精密測量與儀器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超精密光電儀器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所長,儀器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

譚久彬於1977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8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博士畢業後晉升爲副教授;1995年至1997年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與測控技術繫系主任;1997年至2002年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繫系主任;1999年獲得黑龍江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0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第一、二層次;2001年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超精密儀器工程研究所所長;2014年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研究院院長;2017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

譚久彬致力於高端裝備製造中的超精密測量與儀器工程研究,提出多模複合運動基準方法、多軸運動基準誤差分離方法和主動負剛度隔微振方法等。突破超精密運動基準等系列核心技術,研製成功4種國家級計量標準裝置和21種大型超精密測量儀器與超大型超精密測試裝備,形成系統的超精密測量體系,精度水平處於國際前列。解決了中國戰略武器裝備、航空發動機、高性能衛星相機等36個重大型號高端裝備研製生產中的超精密測量難題,推動了該類裝備性能的提升。建成中國國內第一個超精密儀器研發基地和產業化基地。

王恩東院士(2015年當選)

王恩東,男,漢族,1966年7月出生,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任浪潮信息公司董事長。

王恩東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獲得學士學位,1991年在清華大學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1994年-1995年,到日本富士通公司研修;2015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2023年7月,辭去浪潮信息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職務。

王恩東長期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工程實現工作。他建立了中國高端容錯計算機技術體系,主持研製了中國首臺32路高端容錯計算機並得到廣泛應用。1993年,王恩東帶領團隊終於研發出中國第一臺服務器SMP2000,邁出了中國服務器產業的第一步。2002年11月,在王恩東以及其研發團隊的帶領下,浪潮在北京隆重啓動“天梭工程”。2003年4月,中國國內第一臺高端服務器天梭TS20000在浪潮誕生,填補了中國國內缺少高端服務器產業空白。2004年5月,帶領浪潮服務器團隊創造了中國服務器在商用智能計算(TPC-H)的第一個世界紀錄,此後,浪潮服務器先後六次打破世界紀錄。2010年7月,在王恩東以及其研發團隊的帶領下,中國第一臺全自主開發的32路高端容錯計算機樣機下線。

王沙飛院士(2017年當選)

王沙飛,1964年10月出生於河北張家口,通信與信息系統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軍委科技委需求、體系設計與規劃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 。

王沙飛於1985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畢業,之後留校擔任助教;1991年獲得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之後進入總參某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高級工程師、副所長;2013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17年擔任軍事科學院高級工程師,同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沙飛長期從事從事軍隊信號處理技術等專業,研究領域爲通信與對抗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分爲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王沙飛的專業技術與雷達息息相關,處於軍事科學研究前沿領域。自1991年以來,他先後主持完成了多個重大項目的工程研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