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大模型產業機會比移動互聯時代多十倍
南都訊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在下午的全體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分享了對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的思考。
他表示,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爲最具變革性的技術力量,正在深層次地改變着數字世界、物理世界、生物世界。比如當前生物智能大模型已逐步運用於人體、人腦、醫療機器人等,正在通過重構應用生態進而重塑產業格局,“與移動互聯時代相比,大模型的產業機會至少要再多十倍。”張亞勤說。
在他看來,未來發展大模型核心技術要重點考慮建設多模態、多尺度大模型,新的大模型不僅包括自然數據,如語音、文字、圖像、視頻等,也包括從傳感器處獲得的信息,如無人車、激光、雷達、三維結構信息、四維時空信息,以及蛋白質、細胞、基因、腦電信息等。要重視通過建立全新的算法框架,提高大模型的生產效率,同時注重大模型的自主治理,即通過開發代碼來調動工具,優化路徑,進而實現大模型的自我迭代升級和優化。此外,還要關注大模型技術用於交通、通訊、電網、電站等基礎設施的議題。
近年來,AI技術快速進步和廣泛應用的同時,也持續帶來爭議與治理難題。深度僞造、虛假信息、不良信息、抄襲侵權、傳播倫理等問題集中涌現。
“隨着大模型能力飛速發展,其帶來的風險不斷增加,這迫使我們思考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文化、倫理方面的影響和責任。”張亞勤指出,面對新技術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人類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予以應對。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技術基石,是全人類共同大機遇,大機遇也帶來風險。”他強調,人類有兩種智慧——發明技術的智慧和把握技術發展方向的智慧,相信人類能把握技術的應用和風險的平衡,讓AI爲人類的福祉服務。
採寫:南都記者樊文揚 蔣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