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如何走?疫情能終結嗎?房子能買嗎?朱光耀、吳尊友等專家解讀

(原標題:中國經濟如何走?疫情能終結嗎?房子能買嗎?朱光耀、吳尊友等專家解讀)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與本站財經、本站研究局傾力打造的2022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爲“創新與破局”,包括國內頂級經濟學家、企業家在內的多位重量級嘉賓共聚一堂,爲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建言獻策。

出席本屆年會論壇的嘉賓包括本站傳媒副總編輯姚長盛、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建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院長劉俏、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人口經濟學家樑建章、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劉國恩、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董藩、著名經濟學家、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倫。

本站傳媒副總編輯姚長盛在致辭環節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啓動之年,是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我們國家在防疫抗疫和維持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國際經濟形勢瞬息萬變背景下,如何繼續建設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對國際局勢的穩定,尤爲重要。

“展望2022年,全球經濟,推動自身高質量的發展,以及奧密克戎毒株擴散,又會爲羣衆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之下,我國擁有着哪些機會?帶着這些問題,全社會都在尋找答案”,姚長盛表示。

2022年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普遍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長8%。可以有信心的說,2021年中國將超額完成6%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標。2022年,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5.6%,高於全球平均的4.9%。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對實現2022年世界經濟增長4.9%是非常關鍵的。

展望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朱光耀認爲,除了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繼續制約着全球經濟的發展,地緣政治可能發生的一些危機在影響着全球經濟的發展。除了這些因素之外,最關鍵的有三個方面的影響,第一,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擴展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退出,對全球經濟的外溢性影響;第二,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規則制定方面尚存在着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性對於全球經濟未來的發展是有着非常重大的影響;第三,如何有效地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穩定,特別是關鍵的技術產品----芯片供應鏈的穩定性,是具有很大的挑戰的。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表示,2021年上下半年經濟修復情況表現各異。上半年,強勁的修復,下半年突然調頭,修復程度明顯減弱。邱曉華認爲,2022年政策底線會以保持經濟增幅不跌破5%作爲最基本的政策底線,保5會成爲政策最基本目標。由此推斷,2022年的財政政策會是積極中更加有效的政策走向,貨幣政策適度靈活、精準調控,保持市場流動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認爲,未來中國將仍是世界的大工廠。原因包括,第一,中國製定的“雙循環”經濟格局爲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地位提升打好基礎;第二,中國原有的全球產業鏈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中國製造門類齊全,上下一致,可以說是無縫對接鏈條型的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還有更大的優勢;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家所擔心的,中國的年輕人少,所以說中國的勞動力可能不如以前,但是,中國的勞動力優勢雖然有所降低,人才優勢卻正在凸顯。這三大關鍵因素,是支撐中國在未來仍是世界的大工廠,特別是升級爲高精尖大工廠的充分理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對於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抱有信心,預判到2028年-2030年之間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2049年,中國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時,人均收入至少達到美國的45%,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2倍,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從短期來看,姚洋認爲2021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是由於政策造成的,2022年政策再調整過來,經濟增長速度不會低,他預測2022年實現5.5%-6%的增長速度沒有太大問題。

碳中和將帶來新增投資150萬億

在談到如何實現雙碳計劃時,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指出,雙碳戰略需要雙創來推動,雙創就意味着新的城市經濟發展動力。中國實現碳中和預計將會新增投資150萬億,這是一個尚待重新分配的巨大財富蛋糕,每一個城市、每一個企業都會參與其中。碳中和的阻力主要來自於工業文明思路的鎖定,因此需要多方面的創新來突破。

同時,仇保興指出,以城市爲主體的碳中和路線圖,形成自下而上的碳中和體系,與自上而下的行業碳中和體系互補,將形成有高度韌性的碳中和體系。城市的新發展動力很大一方面將來自於碳中和戰略實施所帶來的新技術、新政策,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也是質量轉型和結構轉型的重頭戲。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院長劉俏表示,碳中和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經濟學、管理學問題,需要從經濟學理論層面明確碳中和短期目標、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關係,權衡發展和減排的關係,解決技術路線選擇問題以及減少污染物和減排的優先順序問題等等。我國的碳中和目標不僅時間緊,而且任務重。從時間上看,我國承諾實現從2030碳達峰到2060碳中和的時間,只有30年,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美國是45年,一些較大的歐洲國家是60年以上,歐盟平均是50年。但按照匯率計算,中國當前人均GDP大約是美國的五分之一,歐洲國家的五分之一。

劉俏分析,這種情況下,用更短的時間完成能源結構的徹底改變,實現生態文明,難度非常大。但這背後會帶來一次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甚至中國在新型文明建設推進過程中,會扮演一次領先的角色。

全面註冊制的核心是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談到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全面推行註冊制時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的重點在“三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市場化是要由市場來決定讓什麼樣的企業上市,以及讓市場機制決定股票價格,實現市場化定價。法制化有“九字方針”: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就是法制化的具體體現。

在談到註冊制國際化問題時,吳曉求表示,註冊制改革也是給國際化創造條件,中國資本市場的境外投資者只佔3.5%,這與中國資本市場特別是中國大國的地位不匹配。我們必須着力推動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着力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到2035年之前,境外投資者佔比要超過15%。

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倫在會上談到資本市場展望時表示,2022年中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權益類市場比較有機會。一方面是流動性整體維持穩定而寬鬆的局面,企業盈利雖然整體有向下壓力,但在穩增長預期強化的前提下,盈利預期會比之前一致認爲的要好一些。

“另外,當風險被兜住以後,市場的風險偏好有可能會提升,所以2022年市場的機會,尤其是結構性機會會比較多,這是一個大的判斷”,王德倫表示。

奧密克戎症狀輕 羣體防範難度更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談到當前全球普遍關注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時表示,奧密克戎對我國造成輸入病例引起的局部疫情是有可能的,但造成一定規模的本地傳播,比如千例病人以上的疫情可能性極小。

吳尊友指出,防範奧密克戎要注意兩點,第一,由於奧密克戎症狀比較輕,發現更難,更易傳播,所以對疫情防控是一大挑戰,一旦症狀輕了,對於病人個體來說是好事,但是對於羣體防範來說難度更大了;第二,奧密克戎使得我們疫苗效果折扣比其他的變異毒株更大,所以特別需要打加強針。

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劉國恩在展望2022時提出,宏觀經濟增長方面可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首先是奧密克戎病毒的快速傳播,專家預測,開春1月份至2月份期間,奧密克戎正在成爲超過德爾塔病毒的第三波主要病毒。與此同時,如果死亡率和住院率繼續保持目前的低態情況,自然是不幸中的萬幸,有助於未來疫情防控措施的靶向化調整。

同時,劉國恩認爲,2021年,各國政府都使用了相當程度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干預,促進了更快的宏觀經濟復甦和短期增長。2022年,這兩個政策的使用空間不會太大,而國際市場的開放越來越成爲大勢,因此得做好關於國內經濟“雙循環“運行的預案,從而更好應對2022年經濟增長所面臨的複雜挑戰。

疫情推動了元宇宙的到來

著名經濟學家、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表示,疫情深深地改變了當代人類生活、生產、經濟和社會的基本模式。在疫情對人類生存環境和生存方式的影響下,人類需要轉變生活和工作模式,這成爲了推動元宇宙產生的極爲特殊的歷史動力。此外,新經濟模式、技術以及80後以來的新三代人口的比重超過總人口的60%,推動了元宇宙時代的到來。

朱嘉明說,元宇宙將改造傳統的資本體系、產業模式、產生一批新型的、支持元宇宙生態的企業,同時也會在未來的經濟體系中創造新的賽道,提供了新的競爭規則,改變迄今爲止因爲工業革命所形成和固化的產業結構體系和產業生態環境。

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人口經濟學家樑建章在會上表示,元宇宙也會帶來各種風險,比如人口的風險、科技停滯的風險,“在元宇宙裡面就能獲得各種成就感,那我們還有探索真實世界的這種慾望嗎?比如說做創新科研,發現現實世界的規律,要做科研,真的是要比元宇宙裡面難得多,那我們是不是就會喪失探索真實世界的這種慾望呢?”

樑建章強調,真的宇宙是更加複雜、更加有趣的,作爲旅遊者要把這種更高級、更有趣、更復雜、更具邏輯性的宇宙的充分地展示出來,要把旅遊做得更加有交互性、沉浸感、更有趣,要把體驗做得遠遠比元宇宙要好。

房地產“穩”字爲主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在談到房地產行業時表示,對於大部分週期來講,房地產的價格會和其它資產一樣出現擡升,錢多了以後,不光是權益資產,權益、商品、房子價格都會上漲,這兩年中國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房地產政策加入了很多行政性政策的限制,限購、限貸、限買、限售等等,這些政策在“房住不炒”的框架維度下,2022年不會有大的放鬆,還是“穩”字爲主的態度。

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預計2022年,房地產市場會逐步企穩。這種情況會在股票市場有所反映,房地產公司特別是央企、國企和優秀的比較穩健的房地產公司,已經進入到一輪估值修復。因此,2022年對房地產而言主要是企穩,從這個角度講,2022年的股市賺錢效應相比2021年要好,樓市進入企穩,會比2021年表現要好。

在談到促進房地產良性發展,政府應該往哪些方向努力,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董藩提出了4點建議:第一,把保障和市場分開,該保障保障,該進入市場依靠經濟手段不是行政手段;第二,房地產政策要科學,要尊重經濟規律,房地產政策要穩定,不要忽鬆忽緊,讓企業無所適從。第三,要保證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渠道,還有對買房者按揭政策,要考慮城市化和房價水平,適當鬆綁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這麼嚴不行;第四,要加強對預售金的管理,只能用於項目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