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一步怎麼走?企業如何數字化轉型?房價何時觸底?馬建堂、宋志平、朱光耀、江小涓等解讀當下熱點

12月28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傾力打造的“2023本站經濟學家年會”在北京舉行, 本屆年會的主題爲“日新爲道,智造領航”。

出席本屆年會的嘉賓有本站傳媒副總裁田華,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高培勇,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資深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專家曾光,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等。

本站傳媒副總裁田華在致辭環節表示,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之際,自主創新能力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要性已愈發凸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要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作爲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技術基點,推進各領域新興技術的跨界創新,這更是爲以智造領航的創新未來指明瞭道路。

1、2023經濟有望復甦,高度警惕可能出現的國際金融危機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在開幕演講中指出,2022年中國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大超預期挑戰,同時國際政治經濟風雲激盪,環境非常嚴峻,在這樣的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穩中求進,繼續採取“六穩六保”的應對舉措,中國經濟仍然保持了很強的韌性。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他表示,儘管一季度經濟仍在恢復過程中,儘管國民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挑戰,但是2023年國民經濟一定會從谷底走出,一定會實現5%甚至更高的增長。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認爲,在全球經濟2023年有可能陷入衰退的狀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全球,要防範可能出現的二戰以後第三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是很值得重視的,需要從底線思維的政策考慮,準備好應對之策,並且要高度關注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急劇調整。要特別警惕美國在這種市場不穩定、信心不明確的情況下,美元在美聯儲持有的商業銀行的準備金規模的變化情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高培勇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期。面對當前超出預期的經濟下行壓力和更爲嚴峻複雜的經濟發展環境,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特別是做好2023年的宏觀政策配置,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

他還指出,當前社會各界對2023年的經濟發展,以及2023年的宏觀政策配置的期望值相當高,這顯然是可以理解的。但瞻前顧後、仔細權衡,將可供選擇的各種宏觀政策的舉措做一系統的比較分析之後,我們可以看到,2023年的宏觀政策配置應該選擇好一條主線。現在看來,這個主線就是市場主體,要圍繞着市場主體的關切而展開。

2、上市公司要長期分紅和創造價值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題演講中表示,上市公司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境內上市公司目前已達五千多家,其營業總收入佔到中國GDP的60%,資本市場這些年極大支持了中國經濟發展,支持了國企改革、民企發展和科創事業。

他還認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一項重要任務,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質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微觀基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新證券法以及國發14號文件出臺以來,各方積極落實,進一步健全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上市公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

3、上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直接的方式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於“多措並舉穩定預期促進平臺經濟再上新臺階”主題演講中,就平臺企業的發展分享了以下觀點。江小涓認爲,平臺是數字經濟的支撐、頭部和鏈主。數字消費平臺鏈接海量消費者和供應商,並以智能技術高效匹配雙方。平臺鏈接的用戶數以億計,消費端智能搜索使消費者能夠從海量產品中快速高效選擇,銷售端智能算法能夠推送合意產品和服務。

數字就業平臺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對勞動供需雙方進行大規模、高效率的精準匹配。此外,數字技術提供便捷鏈接能力,低收入人羣可以用極低成本遠程便捷進入求職市場,在全國範圍內尋求就業機會。女性可以在實現家庭照料的同時完成線上的時間地點靈活的工作,增加了女性參與市場的機會。數字平臺對階段性失業或轉換崗位的年輕人來說,是定心丸和穩定器。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出,中國企業智能製造能力逐年進步,在全球智能製造中處於第二梯隊,從製造大國到智造強國任重道遠。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動能轉換期,數字化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抓手,要從盤活數據起步,過去產品開發需要反覆迭代試驗試錯,現在基於數據的計算模擬尋優,顯著提升創新效率。

上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最直接的方式,通過5G的高帶寬、低時延,把物聯網的數據第一時間傳到後臺進行雲計算、人工智能決策,而決策的結果也第一時間返回,可以說5G作爲數據之橋,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無縫融合,打通了數據從採集、傳輸、處理、分析到決策的全過程。

4、“雙碳”戰略設計需要避免六大誤區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表示,當前“雙碳”戰略設計需要避免以下六大誤區,分別爲:妄圖通過購買綠電、CCER來代替減碳;生物質能源減碳能力被誇大;林木碳匯提升佔比過大;過分依賴碳封存(CCUS);在雙碳設計中未區分灰氫與綠氫;過於推崇大而集中式化學儲能。儲能的路線很多,但如果既要考慮安全問題,又要考慮大面積的儲能,必須走出一條社區能源系統的建設模式,也就是可以通過社區內大量的電動車進行儲能調峰。

5、二次感染不一定更重,沒必要過度恐懼XBB.1.5毒株

資深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專家曾光對於新冠疫情的發展形勢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爲,二次感染是否會比第一次嚴重,並不好說。一般情況下,因爲第一次感染過後已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二次感染不應該比第一次重。但對於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來說,第一次感染後身體已經很虛弱,二次感染哪怕沒有第一次重,身體也會受不了。對於一般人來說,感染機率本來就小,症狀不會很嚴重。

對於最近流行的XBB.1.5毒株,曾光表示XBB.1.5的傳播力好像略有增強,但病死率從臨牀症狀上看和過去是差不多的。它在美國的傳播率已經佔40%,這個毒株在國內也已經出現,預計有擴散的趨勢,在中國的傳播和美國應該相似,在第一波疫情高峰過後,不會掀起大的波瀾。大家沒必要過度恐懼。很多人說XBB.1.5專攻心腦血管和腸胃,大家都開始囤蒙脫石散,其實大家沒有必要囤藥。

6、2023年房地產大概率會觸底

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發表“2023年中國的房地產將何去何從”主題演講。馬光遠指出,2022年1月到11月房地產開發投資下滑了9.8%,而且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像大家預期的那樣出現反彈,而是繼續加速下滑,預計1月到11月房地產無論是銷售額還是銷售面積都下滑了30%。他認爲,1月到11月居民中長期貸款下滑幅度超過55%,意味着房地產的銷售很可能下滑超過50%,也就是說2022年房地產銷售應該是一個腰斬的行情,但2023年大概率房地產會觸底。

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資產證券化委員會顧問、匯力基金董事長、中房集團公司前董事長孟曉蘇認爲,中國樓市應在2023年下半年恢復發展,每次樓市的低迷期大致是兩年多,一般不會更長,是時候該恢復起來了。從宏觀上看,居民現在買房是幫助中國經濟恢復發展,從個人來看,對於有購買能力和有購買需要的居民,現在正是房價低的時候,這並不是經常出現的。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則提出,當前房地產處於比較艱難的狀態,在需求端,不僅要降房貸利率,還應考慮進一步放鬆購房資格,首付比例進一步下調,甚至可以進一步拉長房貸期限。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穩定房地產的努力,看到中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前景。

7、智能製造與中國未來

在本次論壇的圓桌會議環節,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認爲,平臺經濟對智能製造的作用可謂“穿針引線”,目前平臺經濟主要在消費領域發力,未來會一步一步向上游延伸,在製造業智能化的過程中發揮強大作用。他認爲,平臺經濟方興未艾,在此時提出反壟斷、限制發展不合時宜,政策要更加實事求是,以發展而非限制爲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出要監管轉型,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企業研究專家周放生指出,我們國家制造業在全世界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但我們總體上屬於中低端,高端的不是很多, 製造業如何從中低端走向高端是我們整個製造業行業的目標,這個過程中智能化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升方向、途徑。另外,多年來來金融成了專業選擇的熱點,大量聰明的孩子都去學金融。爲什麼呢?掙錢多。這個方向是有問題的,是智力資源的浪費。其實大量的聰明的孩子應該去學硬技術,學數學、學物理、學自動控制,本科就學好工科、理科,不要一哄而起學那些大家都認爲時髦的專業,尤其以金融爲代表。

對於智能製造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前副所長丁一凡表示,平臺技術能整頓灰色市場,提升行業競爭力。他分享了最近到一家建築領域平臺企業的參觀經歷,過去建築行業是最灰色地帶,涉及各種各樣的材料、建築、生產,特別容易產生腐敗、灰色交易,這家企業自從藉助區塊鏈技術搭建起平臺之後,大家都可以參與記賬,數據是可追溯的,要想在裡面摻假也不太容易,使得最灰色的市場變得非常透明、效率非常高、競爭也更加公平。

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劉正山則提出,智能經濟對宏觀治理有三方面挑戰,其一是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第二,當前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與智能經濟有一定的距離。此外,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企關係等方面也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

作爲主持人的中閱資本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孫建波表示,智能製造時代已經來臨,智能化並不會取代行業,而是每個行業因爲智能化而進步,智能製造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在整個過程中更依賴於某個集中的控制中心,以及相互之間的協同作用,這種控制和協同意味着平臺更加重要。

8、人在年輕時不要太委屈自己

對於年輕人裸辭、應試教育等熱點話題,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教育專家儲殷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爲,人在太年輕的時候不要太委屈自己,我們是流汗的,不負責給領導提供情緒價值。對70後、80後來說,應試教育非常殘酷,考上大學和沒考上大學的人生差距太大,沒考上大學可能真得就去擰螺絲了,考上大學可以算是改變命運。但是00後這一代人應試教育會變得沒那麼重要,所謂“讀書改變命運”已經大打折扣。(陳俊宏、時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