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重大成果 社科文獻四種圖書入選

10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京舉行科研成果發佈會,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爲主題,集中發佈27項研究闡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學術成果。副院長、黨組成員甄佔民出席會議並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甄佔民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朱高磊/攝

甄佔民表示,中國社會科學院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爲首要政治任務、理論任務和學術任務,精心組織重大科研項目研討論證和選題策劃,創新科研組織方式,引導全院專家學者聚焦全會提出的重要思想觀點、重大戰略部署、重大改革舉措深入開展研究闡釋,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理論文章、學術論文、研究專著和決策諮詢成果,在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發揮了獨特作用。

甄佔民表示,深化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研究闡釋,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學理支撐,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國家隊”的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要着力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研究闡釋,深刻揭示其重大意義、思想內涵、實踐要求,充分彰顯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真理力量和強大實踐力量。要切實強化研究闡釋工作的實踐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圍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現實緊迫問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向實踐要答案,向調查研究要答案。進一步樹立戰略思維、全局思維、系統思維,突破學科界限,強化協同攻關,強化多學科、多視角、多領域研究重大問題的自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和學術高地。

據介紹,此次發佈的27項重大成果包括專著類成果13項,理論文章和學術論文類成果14項。其中,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的理論文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深刻闡釋了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中國經濟的未來可能性》《加強經濟體制改革系統集成》等成果高度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國家治理、社會發展產生的日益深刻的影響,圍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展開深入討論;《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論法治改革的底層邏輯》等成果聚焦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人口轉型與彈性退休制度》《共同富裕:衡量指標與實現路徑》等成果關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現實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禮治秩序的理論構建與外交實踐》等成果圍繞相關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紮實推進理論創新,從不同方面對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進行了有益嘗試。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27項重大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朱高磊/攝

發佈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鬍濱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相關研究院所代表及媒體代表參加發佈會。

會議現場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朱高磊/攝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的未來可能性》等四種專著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成果。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四種專著入選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成果

NO.1

中國經濟的未來可能性

蔡昉 著

2024年7月出版

· 內容簡介 ·

人口與經濟的對立統一關係是永恆的,更是國家在實現趕超發展中不可迴避的現實挑戰,貫穿了各國的經濟史,與之相關的命題也成爲經濟學說史的一條重要脈絡。

找到妨礙社會流動的體制機制原因,在明確制度建設方向和路徑的基礎上,推進社會福利體系整體建設,對於提高生育意願和生育率,比局部性的生育鼓勵政策來得更爲有效。

把以人民爲中心作爲改革開放發展的出發點和終極評判標準,要求把維護公平正義、改善收入分配、暢通社會流動通道、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爲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最高優先序.

NO.2

共同富裕:衡量指標與實現路徑

鄒宇春 著

2024年5月出版

· 內容簡介 ·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中特別強調,要深入研究不同階段的目標,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要抓緊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提出科學可行、符合國情的指標體系和考覈評估辦法。基於此,本書通過梳理東西方傳統文化中有關共同富裕的理論探索,論證並構建了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能橫向比較,還能實現動態監測的共同富裕衡量指標,並應用此指標對我國共同富裕的現狀進行了測量和評估。在此基礎上,本書還從社會學理論視角出發,探討了紮實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需重點關注的實現路徑,以此爲相關學術研究和政策評估提供實證參考。

NO.3

流動性思維與社會心態

陳滿琪 著

2024年4月出版

· 內容簡介 ·

流動性是當代社會科學最爲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植根於社會變遷的土壤,日益成爲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中國所處的社會轉型時期,給予流動性思維生髮、培育的土壤,並且提供了流動性思維實踐的場域。本書依託中國社會心態調查數據,以空間、關係和階層爲切入點,從個體內水平、人際水平和社會位置水平三大維度構建流動性思維,探索流動性思維如何影響社會心態的基本層次、次級層次和高級層次,希冀以流動性思維解析社會心態層次結構,爲深挖社會心態的結構性與流變性做出初步嘗試。

NO.4

社會變遷中財稅法規範生成機制研究

湯潔茵 著

2023年9月出版

· 內容簡介 ·

實現國庫收入與納稅人權利平衡是稅收法治的理想,然而,形式上的法律保留與實質法治的實現之間仍有很大的差距。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稅收立法如何擺脫亦步亦趨的尷尬境地、及時因應不斷涌現的新型交易,稅法的形式與實質究竟孰輕孰重等問題,依然是當前稅收法治建設中無法迴避的難題。

政府享有極爲寬泛的稅收剩餘立法權,或是基於明確授權制定稅法規則,或是基於不確定概念的隱性授權而續造具體規則,或是基於職權行使的需要應對新生事物生成財稅規則以及主導財稅制度改革,對稅法制度的整體形塑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

因此,規範和約束剩餘立法權才能防止徵稅權的擴張、保護納稅人的權利。本書作者認爲,司法機關作爲納稅人權利保護的最後壁壘,應當擺脫對稅務機關予以司法尊重的消極態度,而以積極的司法審查對徵稅權乃至稅法規範制定權進行規範和約束。

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會議現場圖片:朱高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