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交易市場 16日啓動

大陸全國交易市場檔案

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計劃在7月16日正式啓動,初期雖僅限2,000多家重點發電企業依據配額進行交易,但對於中國綠色低碳發展不僅跨出重要的一步,這也是中國達成「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必經之路。

財經網路透報導,兩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全國碳市場16日將在北京上海武漢三地同時舉行開市啓動儀式,隨後開始進行第一批交易。

測算,首批納入交易企業的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這代表全國碳交易市場啓動後,就會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交易市場。

中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英民14日也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自2011年10月起,陸續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七個省市啓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至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上路,歷經近十年,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

趙英民表示,全國碳市場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極具意義。一是推動高排放行業達成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的綠色低碳化,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二是爲碳減排訂出市場價格,將資金引導至綠色低碳技術與行業。三是促進增加林業碳匯,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四是爲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投融資管道

證券時報報導,全國碳市場成立首年只有發電行業參與,但預計未來1~3年內,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紙、電力航空等八大高耗能行業都將被納入,但其他機構個人暫不能參與全國碳市場。初期碳交易市場仍以碳排配額現貨交易爲主,碳債券、碳期權、碳質押等衍生性產品仍屬於地區試點階段

至於外界關注的碳價,趙英民稱,從過去幾年的運行情況看,七個試點省的加權平均碳價在人民幣(下同)40元左右。未來也會考慮改進配額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機制政策措施來引導市場預期,從而形成合理的碳價。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總工程師齊康表示,根據規定,碳交易漲跌幅限制爲10%,但由於初期交易沒有投資機構參與,預期不會觸及漲跌幅上限。

齊康表示,2,200多家電力企業碳配額是40億噸,根據配額設計,每家企業最多隻需在市場上購買20%的配額,再按照中位數估算,可供市場交易的碳配額也就3、4億噸,以每公噸40元來看,可供交易的規模也就160億元,初期交易規模仍屬小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