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獵鷹”亮翅迪拜籤新單,有何過人之處

出品|本站新聞

導語:11月6日,兩架“獵鷹”攻擊/戰鬥教練機飛赴阿聯酋參加第18屆迪拜航展,這也是與阿聯酋成功簽約後該型機首次公開亮相——就在今年2月,“獵鷹”擊敗了俄羅斯雅克-130、意大利馬基M346、韓國T-50等強勁的教練機對手,成功拿下阿聯酋12架整機訂單。

一、“空中陪練”也有“三高”

與諸多作戰飛機相比,教練機並不顯露鋒芒。然而,無論是未來駕駛哪種戰機的飛行員,都必須先經歷教練機的磨礪,纔能有機會從“校門”走向“轅門”。從教學到戰鬥,先進的“獵鷹”並非一蹴而就。

在較長時間中,我國並未研製專門的高級教練機,而一直用一/二代戰鬥機改進而來同型教練機(也稱爲雙座教練機)。隨着殲10、殲11爲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戰機大量列裝我國空軍,國內第二代軍用教練機的性能已經不能滿足空軍的訓練需求。

雖然國產新型殲擊機也如前輩一樣發展出同型教練機,但維護費用高昂。根據國內報道,殲-11的飛行小時花費約25萬人民幣。另一方面,以新一代殲擊機同型教練機更多的被用作其他戰訓任務,單純用於飛行訓練也會消耗飛機的寶貴壽命。

面對先進戰機小時數有限與飛行員小時數需求之間的矛盾,能否有這樣一款教練機,在模擬出接近新型戰機性能的同時,在還能節約戰機壽命和經費,實現“高機動、高安全操控、高效費、低成本”的三高目標?以“獵鷹”爲代表的國產第三代高級教練機應運而生。

二、高顏值帶來“高機動”

獵鷹被譽爲“飛行最快的鳥”,以獵鷹來命名L15,自然是“機如其名”。“獵鷹L15”是融合了多項最新航空技術的超音速教練機,它具有第三代戰鬥機的大迎角機動飛行能力和高敏捷性,可用於飛行學員的基礎改裝訓練或作爲伴隨教練機進行戰術訓練。

從90年代末起,國內依託國際合作先後對“獵鷹”進行了3個方案總體氣動設計與論證,並於本世紀初完成了4輪選型風洞實驗,初步爲“獵鷹”挑選出高性能的第三代機的氣動佈局。

總體看“獵鷹”和主流教練機類似,採用串列雙座、中單翼、單垂尾佈局,但設計上極具“內秀”:其中等展弦比機翼——大邊條搭配上翼身融合設計,讓渦流有理想的弦向和展向流動改善了壓力分佈,使全機能保持高升力狀態;在機翼細節上,採用可三級偏轉的前緣襟翼、設置外緣段鋸齒,在進一步改善全機升力特性和全機升阻比的同時,也提高了舵面效率,改善了航向安定性。

設計階段的“獵鷹”根據國內特殊需求又進行了多輪迭代:如爲滿足國內高級教練機超音速飛行的需求,通過融合體修型優化全機面積分布,使機體更符合超音速面積率,在降低跨音速段波阻同時,也改善了載荷分佈、減輕結構重量,較早期原型機減輕了數百千克,並增大機內可用空間。

爲能將超音速的氣流成功“喂”給發動機,獵鷹專門設計了雙斜切進氣口、將進氣道加長,並設計了淺S型內通道以優化流管走向,提高了總壓恢復係數,讓發動機運作更高效的同時也降低了獵鷹正向雷達散射截面積。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此前從未在“獵鷹”這樣小體積的飛機進行S型進氣道這種複雜曲面的加工,爲能在“螺螄殼內做道場”,西北工業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先後攻克了飛機蒙皮鈑金數字化製造技術、爆炸脹型蒙皮、鋁合金S形進氣道焊接等工藝。解決了高性能飛機研製過程中的製造技術難題。

三、“絕頂內功”實現獵鷹“高安全操控”

先進的氣動佈局爲“獵鷹”成功打下高機動的底子,但對一架經常與新手打交道的飛機,要想飛得好飛得快,還要飛行員能穩定駕馭它。以殲-10爲代表的國產三代機普遍採用電傳飛控,獲得了較二代機截然不同的飛行品質。無論是從提高本機飛行品質的角度還是提供相似三代機訓練環境的角度,配備上電傳飛控都成爲“獵鷹”的應有之義。

此前,國內已在殲八IIACT進行了電傳飛控系統、殲10也正在穩步試飛中。但從概念設計開始的自主開發、並將ACT等主動控制技術與總體氣動設計相結合,同時滿足這些,既是國產教練機、也是國產軍機的先例。

爲此研製方借鑑國內外研製成果、與618所等多個科研單位,從頂層設計到試飛驗證僅用過去一半的時間,5年內就使“獵鷹”成爲國內第一個採用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所謂三軸指縱軸、橫滾軸和偏航軸,四餘度指三條數字信道與一條備用仿真信道)的教練機。

先進的操控系統讓獵鷹“靜則穩、動則靈”:作爲一款最大速度1.4M的超音速教練機,最小飛行錶速225公里 /小時,最大使用過載達-4~+8g. 最大使用迎角達35°,其低速與過失速性能甚至超越此前在國外大賣的K-8教練機。

四、“高效費”的背後:好修又好用

教練機也需開源節流:以較好的維護性與較長的故障間隔時間換取更高的使用頻率;並在天空中儘可能的開展更多的訓練科目來攤平使用成本。

(1)維修更便捷

爲此“獵鷹”借鑑了此前我國K-8教練機的設計經驗,在機體上開設了大量維護艙口,超過一半的常卸口蓋爲鉸鏈鏈接-暗釦快卸鎖,使機務告別“擰螺絲”的煩惱。這些口蓋高度也較爲合理,大部分可以在站立高度進行日常維護工作,只需目視觀察即可排查出一般類型的機械故障,提高了排故速度。

(2)飛機更“抗造”

在機體承力件、氣動部位上,“獵鷹”大規模應用瞭如全複合碳化纖維共固化結構垂尾,碳纖維面板凱夫拉蜂窩結構方向舵、採用新型航空合金的蜂窩結構的副翼等複合航材,重量輕、使用壽命較傳統航空鋁材更長,還大大減少了緊固件和零件的數量。簡化維護的同時,抗疲勞的特性也能降低因金屬疲勞造成的事故。這些設計使獵鷹的壽命達10000飛行小時、故障間隔飛行小時數超過4小時,一天最多可起降超過10個架次。

(3)用途更多元

隨着配有先進航電的第三代戰機在國內外空軍大量裝備,對飛行員訓練要求越來越高。得益於近年我國航電技術突飛猛進且日益“白菜化”,“獵鷹”的航電在國際同行中也堪稱豪華:配有多模式相控陣雷達、衛星/激光慣導等設備,讓其可掛載、控制多型精確制導武器;

由雙餘度GJB289A總線將過去各種儀表分別顯示的武器、火控和綜合導航信息整合到一起,前後艙分別採用與國際主流三代機同類型的“一平二下”/雙多功能顯示器集中顯示各項參數,提高了學員對飛機的控制能力和對緊急情況的反應能力。配合嵌入式訓練系統的應用甚至能讓“獵鷹”不需要武器與靶場就能開展逼真的攻防訓練。

先進的航電、優異的飛行性能、便利的維護性,讓駕駛“獵鷹”的飛行學員在基本飛行訓練同時能開展實戰化課目訓練,甚至執行低烈度空中巡邏與對地攻擊:

2017年,“獵鷹”首秀中俄“航空飛鏢”軍事比賽,其對地攻擊科目的表現力壓專業攻擊機的蘇-25;

2020年空軍石家莊飛行學院首批初教-6直上高教-10飛行學員順利開飛,極大縮短了學員“直上”三代機的時間;

2022年,國內開始拓展“獵鷹”武器、雷達、嵌訓功能使用,進行異型機混編對抗、下半夜和複雜氣象條件飛行等多項實戰化科目訓練。

結語:

17歲的L15“獵鷹”已“榮譽等身”,已成爲我國航空工業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歷史印記,先後攻克46項關鍵技術、取得120項授權專利、榮獲國家科級進步一等獎,入選2022年中國軍貿名牌精品,已發展了L-15A、L-15AW、L-15B以及教練-10等多種型號,形成了系列化發展,註定會有更多的“獵鷹”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網:"獵鷹"展翅藍天 中國新一代教練機研製紀實[EB/OL].

[2] 熊傑. L15高級教練機進氣道組合件製造技術研究與應用.[R]西北工業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