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銀行股價長期破發破淨,楊秀明何以夯實向好開局?丨正經深度

文丨林雨秀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爲5000字)

【正經社“銀行升級戰”觀察之八】

重慶銀行發佈2024年上半年財報後,資本市場沒有重演一季報發佈後的一幕:財務數據明顯改善,但資本市場卻做出了消極反應。

4月26日發佈的一季報顯示,重慶銀行的經營狀況正在好轉: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4.01億元,同比增長5.2%,實現兩年來首次正增長;實現淨利潤16.19億元,同比增長4.9%,連續下滑四年後首次出現反彈;貸款質量持續改善,不良貸款率下降0.01%至1.33%;撥備覆蓋率爲233.2%,表明財務穩健、風險可控;資產總額逾78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8%,同比增長10.1%。

當天,重慶銀行A股雖然走出了一條大陰線,但是第二個交易日便走出一條長長的陽線,而且開啓了一波反彈,直到5月27日漲到近半年來的最高峰7.80元/股(前復權,下同)。

8月30日發佈的上半年財報,仍然顯示出了主要經營指標向好的趨勢:實現營收71.58億元,同比增長2.62%;實現淨利潤32.10億元,同比增長5.17%;不良貸款率爲1.25%,較年初下降0.09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爲249.59%,較年初上升15.4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爲13.77%,較年初上升0.40個百分點;總資產達8059.68億元,較年初增長6.06%。

但是這一回,投資者的畫風卻頗爲不同。當天,重慶銀行A股以小幅下跌收盤,隨後又一路震盪下跌,直到9月18日,已跌至6.63元/股,差不多是最近21個月來的最低點。

事實上,從K線圖看,2021年2月,重慶銀行迴歸A股後,股價曾漲到14.23元/股,隨後就一路震盪下行。即便是銀行股全線上漲的2023年,重慶銀行股價小幅漲到2023年9月底後就又調頭下行,至今已不到迴歸之初的一半。

由於股價長期破發破淨(2021年1月發行價爲10.83元/股、最新淨資產爲14.76元/股),重慶銀行近3年內曾4次出手穩定股價,儘管期間漲跌不一,但整體而言仍然是一路下行。

正經社分析師梳理重慶銀行的基本面發現,投資者信心的修復,還需要假以時日。

1

業績增速連續下滑

重慶銀行的發展史頗具傳奇色彩。

1996年9月,以37家城市信用社和城市信用聯社爲基礎,連同重慶市財政、部分區縣財政、有入股資格的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重慶城市合作銀行,兩年後正式更名爲重慶市商業銀行。

但是,重慶市商業銀行的發展很不順利,2003年就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境地。2004年年初,剛剛成立的銀監會對當時13家資不抵債的城商行下達死命令:限期整改,如果無法通過,就強制關閉。

隨後的三年多時間裡,重慶市商業銀行經歷了複雜而漫長的三次不良資產重組。2007年9月,重組後的重慶市商業銀行被賦予了一個新的名字——重慶銀行。

脫胎換骨的重慶銀行,規模上獲得了快速而穩定的增長。2009年至2013年,資產總額由808億元增長到2067.87億元,5年間增長了約2.5倍;3013年至2018年,又從2067.87億元增長到4503.87億元,5年間又增長了2倍多;2018年到2023年,又從4503.87億元增長到7598.84億元,5年間又增長了約1.7倍;到2024年6月30日,資產總額已達到8059.68億元,差不多是15年前的10倍。

但是,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就顯得遜色多了。

如果拿與重慶銀行並稱中國西部銀行業雙雄的成都銀行來做對比,問題就顯而易見了。

如果從稟賦來看,重慶銀行比成都銀行擁有更優越的條件:重慶市境內,城商行只有重慶銀行和三峽銀行,那意味着重慶銀行的直接競爭對手只有三峽銀行一家;而四川擁有12家城商行,而且有一家是以前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和涼山州商業銀行爲基礎、引進新的投資者組建而成的省級法人城商行——四川銀行,那意味着成都銀行需要面臨11家同行的直接競爭。更重要的是,2008年4月,重慶銀行便拿到了全國運營權,成爲中西部地區僅有的兩家出自本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二家是漢口銀行)。

從2013年掛牌港交所到2018年,重慶銀行營收由58.75億元增長到108.40億元,5年間增長了84.51%;淨利潤由23.29億元增長到38.22億元,5年間增長了64.10%。同期,成都銀行尚未公開上市,營收增速與重慶銀行相差不大,由70.68億元增長到115.90億元,5年間增長了63.98%;歸母淨利潤由29.71億元增長到46.49億元,5年間增長了56.48%。

但是,2018年成都銀行公開上市以後,與重慶銀行的差距就迅速拉開了。到2023年年末,成都銀行營收已達217.02億元,比5年前增長了87.25%;歸母淨利潤達到了116.71億元,比5年前增長了148.85%。而同期,重慶銀行的營收只增長了24.28%,增至132.11億元;淨利潤只增長了36.81%,增至52.29億元。2024年上半年,成都銀行營收達115.85億元,是重慶銀行的1.62倍;歸母淨利潤達61.67億元,是重慶銀行的1.92倍。

重慶銀行營收增速出現明顯下滑是2021年以後的事。

2018年至2021年,重慶銀行的營收增速分別爲8.24%、12.40%、9.21%和11.24%。雖然還不及城商行龍頭江蘇銀行和寧波銀行同比增速的一半,但仍維持了兩位數左右的增速。2022年,重慶銀行的營收同比增速突然跌至-7.23%。2023年雖略有反彈,但仍然只有-1.89%。

重慶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出現明顯下滑的時間更早。2018年,重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就降到了1.18%,2019年出現突然大幅反彈,達到11.61%,但隨後就一路下行,2020年至2023年分別只有5.14%、5.43%、4.38%和1.27%。

正經社分析師認爲,重慶銀行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大幅放緩,主要跟其以犧牲淨息差換規模擴張的發展策略直接相關。

2018年以後,重慶銀行的淨息差下降很快,由2.11%下降到2023年年末的1.52%,由排名城商行第5位降至第10位。而淨息差持續收窄,又主要是高息攬儲所致。直到2023年上半年,重慶銀行的付息成本率仍然高達2.75%,客戶存款付息率更是高達2.83%,明顯高於城商行龍頭江蘇銀行2.26%和寧波銀行1.94%的客戶存款成本率。

與此同時,重慶銀行的輕資產化轉型進展很不順。2017年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還能達到16.80億元,但隨後便一路下滑,到2021年就已經腰斬,只有7.69億元。2022年和2023年繼續下滑,分別降至7.61億元和4.11億元。

2

不良率結構性畸高

很大程度上,重慶銀行的前身重慶市商業銀行是被不良貸款率拉下了“水”。2004年年初銀監會要求進行整改時,重慶市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佔比竟然高達32.9%。經過三次不良資產重組,到2005年年末,不良貸款佔比終於下降到4.93%。改組完成後,重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接近10年均維持在了1.00%以下的水平。

轉折點出現在2020年迴歸A股前3年。2016年,重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還只有0.96%,但2017年就突然上升至1.35%。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分別爲1.36%、1.27%、1.27%、1.30%、1.38%、1.34%和1.25%,基本維持了1.30%左右的水平。

如果僅從數據上看,1.30%左右的不良貸款率只能算是同行業的中偏上水平。

根據42家上市銀行發佈的財報統計,2024年上半年,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區間爲0.66%至1.87%。6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差距不大,最低的郵儲銀行爲0.84%,最高的建設銀行爲1.35%,上下限差距爲0.51個百分點。9家股份制銀行中,最低的是招商銀行,爲0.94% ;最高的是華夏銀行,爲1.65%,上下限差距爲0.71個百分點。10家上市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的上下限差距比股份制銀行略大,爲0.89個百分點,最低的是蘇農銀行,爲0.91%;最高的是青農銀行,爲1.80%。上下限差距最大的是17家上市城商行,最低的成都銀行只有0.66%,最高的鄭州銀行高達1.87%,上下限差距爲1.21個百分點。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重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結構性上升,具體表現爲房地產、金融業、採礦業和批發及零售業貸款不良率畸高。

重慶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不算高,不管是與行內別的行業貸款佔比比較,還是與城商行同類比較。重慶銀行內部,2019年至2023年,房地產貸款佔比分別爲5.6%、5.2%、3.7%、2.9%和2.5%。到2024年6月30日,已下降到2.34%,排名17家上市城商行的倒數第二位,略高於南京銀行的3.09%。但是,房地產貸款的不良率上升很快。2016年,重慶銀行涉房不良貸款率約爲0.20%,隨後便一路上升,2017年至2023年分別達到0.25%、1.51%、1.79%、3.88%、4.71%、5.88%和6.48%,7年間竟然上升了32倍。截至2023年年末,17家上市城商行中,只有3家的涉房貸款不良率超過5%,另外兩家是杭州銀行和鄭州銀行,分別爲6.36%和6.48%。

金融業貸款不良率畸高方面,重慶銀行2023年年初就已經引起市場關注。當年3月份發佈的2022年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重慶銀行金融業貸款餘額8.79億元,不良貸款餘額竟達1.50億元,不良率高達17.06%。到2023年年底,金融業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餘額略有減少,分別爲8.60億元和1.48億元,但不良率則上升到17.19%,差不多是同期招商銀行金融業貸款不良率的59.28倍,農業銀行的132.23倍和中國銀行的859.5倍,高居全行業第一。

採礦業的貸款不良率2021年至2023年達到高峰。截至2020年年末還只有0.13%,但2021年年末便猛然上升到31.08%,2022年和2023年略有下降,當年仍然分別高達14.23%和7.45%。

批發和零售業一直是重慶銀行發放的貸款金額居前五的行業,又是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的行業。2019年至2023年,不良率分別達到6.74%、6.49%、6.12%、4.28%和5.19%,明顯高於平均不良率。

重慶銀行房地產業、金融業、採礦業、批發及零售業不良貸款率畸高,大致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有行業不景氣的因素。比如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2018年以後突然上升,很大程度上就跟2018年以後調控政策進一步加碼、市場快速萎縮直接有關。

另一方面還跟重慶銀行風控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有關。

最近三年,重慶銀行就因爲風控和內控問題多次遭到監管部門的處罰,罰款金額超過200萬元的就有3次。

一次是2021年12月,因信貸資金被挪用、違規收取委託貸款手續費、貸前調查不盡職,形成“假按揭”貸款;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信貸資產轉讓不規範,風險未完全轉移,撥備提取不足等多項違法違規事實共計被罰430萬元。

半年後的2022年6月,又因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被罰395萬元。

最近的一次是2024年6月,因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資金投向不合規且未按約定用途使用;對政府平臺項目風險管控不到位;貸前調查不盡職;小微企業抵押評估費用由借款企業承擔等違規事實,被罰款200萬元。

3

新管理層任重道遠

業績增長乏力的重壓之下,重慶銀行迎來了管理層大換血。

2023年4月,重慶銀行原副行長隋軍因工作調動辭職。當時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沒曾想竟是新一輪高層大換血的開端。

8月,行長冉海陵到齡退休。次月,繼任者高嵩出任行長的資格被覈准。

10月,黃寧因工作調動辭去副行長職務。同月,非執行董事楊雨鬆因工作調動離職,獨立董事鄒宏因工作單位管理要求離職。

11月,周國華因工作調動辭去副行長職務。同時,張鬆被宣佈爲副行長候選人、郭喜樂爲非執行董事候選人。

進入2024年,換血繼續有條不紊進行。

1月,擔任了7年董事長的林軍到齡退休。她的職位由“70後”楊秀明接任。

林軍是中國上市銀行中少有的女掌門人。擔任董事長期間,重慶銀行的資產規模由2017年的4227.63億元增長到2023年三季度的7414.82億元,增長了75.39%。2020年還實現了重慶銀行迴歸A股,從而成爲西部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

新任董事長楊秀明則是出自中國農業銀行的“老兵”,從大學畢業就一直供職於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分支機構近30年,曾擔任過農行重慶分行房地產信貸部、公司業務部、投資銀行部等業務部門,以及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部一把手,還擔任過農行渝北支行行長、重慶分行副行長等職務。

6月21日晚,重慶銀行發佈公告,宣佈原副行長、董秘彭彥曦卸任,留下的職位由侯曦蒙接任。侯曦蒙曾任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秘書、西南證券辦公室主任、黨委委員、副總裁等職。而彭彥曦據傳已赴重慶三峽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擔任黨委書記,按照慣例,很可能會出任董事長。

8月31日,重慶銀行又發佈人事變動公告,宣佈顏小川被聘爲副行長。

一年之內,重慶銀行先後有8位高管離職,包括1位董事長、1位行長、4位副行長兼董秘以及2位董事。新任的1位董事長、1位行長、3位副行長兼董秘已經到位。

正經社分析師注意到,新的領導班子陸續到任後,重慶銀行的財務報表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除了前文提及的營收增速轉正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反彈之外,還有3個值得關注的變化:

一是非息收入快速增長,特別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上升明顯。2024年上半年實現非利息淨收入19.34億元,同比增長21.73%。漲幅較明顯的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達5.11億元,同比增長159.99%,表明輕資產化轉型再次開始提速。

二是付息成本率小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負債付息率爲1.95%,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客戶存款付息率更是下降了12個百分點,降至1.79%,表明存款結構得到優化。不過,淨息差仍然同比下降了21個百分點,降至1.42%,位列17家上市城商行淨息差倒數第四名。

三是不良貸款率有了結構性改善。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比上年年末下降了70個百分點,降至5.78%;採礦業貸款不良率比上年年末下降了559個百分點,降至1.86%;批發及零售業貸款不良率比上年年末下降了262個百分點,降至2.57%。

當然,相較於重慶銀行這些年來累積下來的問題,上述變化只能說是有了良好的開端,楊秀明帶領的新管理團隊需要直面的問題,仍然難言輕鬆;他宣稱的“通過高效到位的戰略管控,實現全行的務實改革創新”、“以良好的業績和穩定的收益回報廣大投資者”,也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正經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並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爲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