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樓13個月峻工 女建築師修澤蘭夫婿曝秘辛

圖爲中山樓外觀。(資料照片鎧乙攝)

陽明山中山樓12日慶祝建樓50週年樓慶,特別開放元首休息室民衆參觀,圖中可見特別的「壽」字木門。(中央社

陽明山中山樓當年由榮民工程處承攬建築工程,動員千餘名人力日以繼夜趕工,才得以完成。(圖取自國家檔案局/中央社)

今(12)日是國父誕辰紀念日150週年紀念,同時也是聳立在陽明山麓的中山樓建樓50週年,建築師澤蘭先生透露,這棟具有歷史意義建築物,當初只花了13個月即起造完成,原因出在前總統蔣中正親自下達指令,才能即時峻工

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山樓當初興建時,希望趕上國父孫中山100週年誕辰,在當時物資缺乏、建築技術機械還不發達的年代,要在13個月內完成樓高3層、佔地約18,000平方公尺的建築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尤其中山樓位處琉璜坑,地熱巖盤結構極其複雜,建築師修澤蘭當時是一邊修圖一邊施工,可見當時建造相當困難。

但修澤蘭仍成功完成任務,她的丈夫傅積寬今透露其中秘辛,在於前總統蔣中正直接向建築師傳達指令,中間不假第二人手公文往來從沒超過3天,前一天指示,後一天即可執行,加上榮工處動員大量人力日夜趕工,才趕上完工期限

這棟有著白牆青瓦氣勢雄偉的中國宮殿式建築,主要是根據蔣中正與蔣宋美齡夫婦的構想設計。中山樓全棟未使用一顆釘子全部採用中國傳統東西。據瞭解,中山樓包括宮燈佈置、窗廉等設計,蔣宋美齡也參與意見,可見當時中山樓的建造受到最高規格的對待。

修澤蘭夙有「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之譽,今年2月她以91高齡辭世,沒能趕上中山樓50週年樓慶,今由傅積寬代爲接受教育部表揚。傅積寬上臺後幽默地說,以前都是坐在工地屋頂,今天卻進入建築物裡,讓他感覺非常特別。

這棟建築曾在國民大會時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已褪下歷史的包袱。今天中山樓建樓已屆50週年,成爲對外開發的空間,2012年更交由教育部轄下國立臺灣圖書館接管,推出多項活化措施,包括舉辦季節性的展覽和活動臺圖館長鄭來長說,希望中山樓變成人人可親近的社教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