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制沒了!兩院修改章程,明確加入外國籍視爲放棄院士稱號

前言

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在近期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修改了新的章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明確了院士的增選與退出機制。

例如加入外國國籍的話,就等於自動放棄院士稱號,意味着“院士終身制”從此徹底消失不見了。

參考資料:湖南日報2024年7月12日——院士終身制,沒了!

成爲兩院院士有多難?

兩院院士指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這個名詞總給人一種很厲害的感覺,事實也正是如此,因爲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的稱號,而且還是終身榮譽。

可想要成爲院士,那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爲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而且增選流程非常嚴謹規範,每一位提名院士的候選者,都要經過層層選拔,天才只是最基礎的門檻。

參考資料:環球網2021年5月30日——成爲院士有多難?看完這段視頻我驚了......

例如2019年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531名候選人中只有75人成爲了院士,剩下的456人雖然遺憾落選,可他們無一不是鳳毛麟角萬里挑一,那些落選的人只能重振旗鼓兩年後再次參選,所以大多數院士都有過“陪跑”的經歷。

例如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楊正林,從2017年到2021年,連續參加了三次院士競選,結果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終於在第三次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還有67歲的徐世烺教授,一共參加了四次競選終於如願以償成爲了院士。

院士不僅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而且成爲院士之後,還需用自己的學識推動科技的發展,爲祖國和人民做出貢獻。

參考資料:四川觀察2021年11月18日——當選院士有多難?

每一位院士,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例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兩彈元勳”鄧稼先、“原子彈之父”錢三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國士無雙”鍾南山、“殲20之父”楊偉等等。

除了以上著名的院士之外,還有許多院士在背後默默付出,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例如我國武器裝備領域,學術帶頭人和技術負責人之一的劉倉理,以及幫助我國超聲速風洞水平達到世界領先的唐志共,還有打破國外專利壟斷,突破高端基板材料關鍵技術的鄧龍江,他們無一不是國之棟樑。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已經瞭解院士的含金量了。

院士的平均年齡

由於知識需要通過時間長期積累,所以院士的平均年齡比較高,就拿2023年來舉例,當年中國科學院增選了59名院士,平均年齡54.7歲,中國工程院增選了74名院士,平均年齡58.2歲。

133名新增院士的平均年齡56.6歲,其中年齡最小的女院士顏寧年齡45歲。

參考資料:南方都市報2023年11月23日——133位新院士平均56.6歲,來看新晉院士年齡趨勢圖

時至今日,許多高齡院士仍然活躍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線,例如88歲的鐘南山院士、88歲的汪品先院士、89歲的金涌院士等等。

院士化身科普工作者

身爲中科院院士的汪品先,一度成爲“被彈幕包圍的網紅院士”,被無數網友親切地稱爲“爺爺”。

原來汪老爲了給年輕人普及海洋知識,三年前在視頻網站上註冊了賬號,發佈了許多有關海洋方面的視頻,例如“海底火山爆發對我們有影響嗎?”“最大的細菌竟然在海底?”“如果地球表面70%是大陸?”“爲什麼地球上會有海?”一則又一則有趣的話題,深深吸引着人們的目光。

無論是南海的演化還是百慕大三角的恐怖傳說,到了汪老嘴裡都能通俗易懂的講述出來,過程十分生動有趣,就連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普通人也能輕鬆聽懂。

參考資料:首都網警2021年12月13日——被彈幕包圍!85歲院士成“科普網紅”吸粉數百萬

短時間內,汪老的粉絲數量就飆升到了百萬,密密麻麻的彈幕宛如下雨一樣,讓汪老不禁感嘆,之前自己在臺上講課時,臺下最多坐着幾十名學生,寫一篇文章也只有幾百人看到。

可如今時代真的不一樣了,一個視頻就能讓上百萬人學習海洋知識,這些彈幕密密麻麻就像下雨一樣,讓汪老十分感動。

每當汪老發佈新作品時,網友們都會整齊劃一的在彈幕上打出“爺爺”,讓汪老感到十分親切,同時大家也十分喜歡和這位“頂級大佬”探討海洋知識,能夠實實在在學到許多有用的東西。

汪老表示,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科學已經成爲了大多數人的愛好,這是一件好事,自己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大家對科學展現出的求知慾,讓汪老意識到科學家們更有必要將科普工作推廣到一線。

汪老作爲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爲我國的海洋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82歲高齡9天下潛南海3次,引領我國地球科學進入深海研究的最前沿,還領導了許多南海重大鑽探研究工程,推動海底科學觀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幫助我國在國際上贏得了南海深海研究的主導權。

如今汪老仍然奮戰在科研一線,他經常感嘆時間不夠用,還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如此偉大的科研工作者,纔是我們應該追逐的明星!

除了汪老之外,89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同樣在網上進行着科普工作。

金老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工程專家,曾在清華大學任教50多年,培育出的科學家不計其數,和汪老一樣,金老同樣總是我國的科普工作。

參考資料:極目新聞2023年12月17日——84歲退休,88歲的院士有了“新工作”!120多萬人都是他的學生……

金老的視頻涵蓋範圍非常廣,從“人造太陽”到“火箭發射”,從“化工冶金”到“土壤污染”,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科普內容吸引了百萬粉絲。

在金老和汪老看來,科普就是在給未來“播種”。

結語

院士不僅代表着榮耀,更肩負着民族復興的重要責任,爲了加強作風完善機制,兩院修訂了新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