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監察院可以關門了

中時社論

疫情升溫,監察院不敢觸碰防疫疏失,卻就同一案件二次彈劾「曲棍球案」的陳隆翔檢察官,公信力再破下限。監察權本應是苦口的良藥,現在的監察院卻是民進黨政權的嗎啡,讓病更入膏肓。

打擊檢察官 用盡全力

2014年的「曲棍球案」,陳隆翔檢察官對於林滄敏的不起訴處分,導致段宜康成爲「吞曲棍球」的笑柄,監察院爲了段宜康的面子,由高涌誠等監委提案彈劾陳隆翔,被司法院職務法庭判決不受懲戒確定,這已經證明監察院挾怨報復。

沒想到監察院竟然濫用公權力,對同一案件彈劾第二次,不僅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也違背監察院伸張公理正義的法則,這已經無關結果,而純粹是要用威權打擊不合己意的檢察官。中華民國的檢察官們是會因此憤怒反抗,或者畏懼屈服,決定了臺灣民主的下一步。

英系監察院整治異己時是大老虎,但遇到防疫疏失則變成小貓咪。去年三級警戒,傳出監委「擬」約詢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行政院長蘇貞昌直斥「在這種時候反過來苛責陳時中、苛責防疫團隊,相當不厚道、非常不公平」,嚇得查案監委趕緊出面否認,並表示監察權是「事後權」,要等到疫情結束後,纔會完整調查。真不知道御史大夫的風骨在哪裡?

這位監委言下之意,疫情一天沒有結束,就一天不敢進行調查,把監察權自我閹割到如此地步,像個唯唯諾諾的小奴僕。一個欠缺內部制衡的政權,小錯必然會累積成大錯,最後搞到天怒人怨。對比今天的防疫亂象,只能說是不幸言中。

防疫初期的順遂造就了指揮官陳時中的光環,也養成其自滿心態;陳時中覺得自己有條件「賭大一點」,既鞏固防疫又扶植本土疫苗廠商,還能鬆綁邊境,於是2020年推掉東洋代理3000萬劑BNT疫苗,2021年又放寬「3+11」限制。

結果卻是,陳時中賭輸了,這兩項錯誤的決定造就去年的疫情破口、三級警戒,843位確診者死亡,全年總死亡人數增加1萬576人。這個教訓沒有讓陳時中痛定思痛,類似的僥倖心理還是反映在當前的快篩劑不足、醫護過勞、病牀不夠等等情形;連外媒都看得很清楚,「臺灣政府對於與病毒共存沒有完善的計劃與準備,反而是邊做邊改方針、且戰且走的感覺」,並警告「臺灣正面臨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今年夏季前恐引爆前所未見的死亡率。」

事實證明,防疫無法僥倖,在其他國家已準備要回復正常生活時,臺灣纔要重演他們兩年前的劇情。爲什麼指揮中心已經看到Omicron升溫的風險,卻不知道要提前採購快篩劑與藥物?因爲沒有監督的壓力,立法院在野黨人單勢孤,難敵多數暴力,形同狗吠火車,監察院毫無作爲尤其失職。

防疫藏貓膩 裝沒看見

而即便國難當前,一間資本額200萬元,負責人有詐欺歷史的高登生醫卻能夠得到指揮中心16億元的訂單;立委質疑「爲什麼不透過總代理商」,陳時中振振有詞回答:「難道只能給總代理商賺錢,臺灣的廠商不能賺?」陳時中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多一手經銷就會多一手的成本,指揮中心不直接找總代理,反而堅持要「給臺廠多賺一手」,違背商場慣例。

更巧合的是,這些擁有快篩劑投標資格的廠商又與民進黨有緊密的人脈連結,臺灣羅氏的經銷商代理人是民進黨前立委蔡煌瑯的哥哥;高登生醫實際金主的弟弟是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顧問;這當然會讓民衆覺得瓜田李下,疫情都兵荒馬亂了,陳時中還寧願被多賺一手,也要讓綠友友們賺錢,目的何在?

從疫苗採購到快篩劑招標貓膩重重,凡此種種質疑,沒有一箇中立的、受信任的單位肯主動調查,怎可能水落石出?但現在的臺灣,從檢察總長邢泰釗到監察院再到NCC,所有本應獨立的機關一片綠油油,民衆要如何相信政府、期待政治清明?

無庸置疑,監察院是綠的,但既然綠,就更應該當民進黨政權的防腐劑,才真正符合全民的利益。光靠提名李鴻鈞出任副院長,掩蓋不了綠色的本質,更挽救不了監察院的公信力。監委們不能閉着眼睛,完全看不到人民的真實處境,看不到20歲孕婦母嬰雙亡,看不到2歲童等不到救護車過世,看不到6個月嬰兒在急診室1個多小時等不到醫師。完全不能迴應民衆悲苦與怨氣的監察院,反而助紂爲虐,打擊司法正義。這樣的監察院此時不關門,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