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藍白齊心挺進 共迎希望與挑戰

社論

波折不斷的藍白政黨協商終於有了好的結果,在前總統馬英九的見證下,雙方達成藍白合作的六點共識協議,不僅一舉跳過了始終糾結的總統競選組合障礙,而且內容遠比外界普遍討論的還要順利。這除了顯示民進黨賴清德再也不能「躺着等當選」之外,更意味着2024大選開始進入一個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階段。

對抗壓力 完成歷史創舉

在公佈的六點書面共識中,有值得肯定的:一是國民黨不再堅持要加入政黨支持度的計分,柯文哲也讓出了統計誤差範圍就算輸,雙方都同意採取全民調方式定正副,而且也不在市話、手機各佔比例多少的技術問題糾纏下去,充分展現各退一步的誠意。二、由於時間非常緊迫,而且在壓縮性的時限內再做新民調,很容易出現人爲操作爭議,因此非常務實、互信地採用已有的民調做分析決定。三、兩黨共同組成競選委員會,全力輔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及兩黨推薦之立法委員候選人,這將是臺灣大選首見跨黨聯合造勢的熱鬧景象,也必然可使藍白兩黨的國會席次同時成長。

另有因指涉不清而可能產生的問題:一、由藍白馬三方各推薦一位民調統計專家,這3位專家絕對有「不可承受」的壓力,這3人針對各家民調如何評析、如何決斷,能否服衆備受考驗。二、評估依據是社會各界公佈的民調結果,及國民黨、民衆黨各提供一份內參民調的結果,所謂「社會各界」的範圍有幾家、如何取捨?三、未來成立聯合政府,除國防、外交、兩岸由總統決定,其餘部會原則上依各黨派立委席次分配,這基本上符合權責相對的原理,但最重要的組閣權歸屬,是不言可知還是留下伏筆?

藍白合原本激盪難融,現在竟然能水到渠成,或者說是峰迴路轉,這個成果必然會引發兩極反應,對企盼政黨輪替的選民當然絕大部分是額手稱慶的,但對藍白合作始終存有疑慮的某些選民,或者根本不樂見的挺綠陣營,也必然會產生質疑或吐槽。不難預見,這些酸言酸語、冷槍暗箭,甚至侮蔑性的攻擊、扣紅帽,絕不會少,而之前相對高姿態的柯文哲,受到的嘲諷、批判絕對會比侯友宜更多。

更殘酷的現實是,藍白若合不成會被罵,合成了還是會被嫌,而且最傷的還可能是來自於自己人,而這正考驗一個真正有遠見、有智慧的政治領袖的定見與抗壓力。從現在開始到本週六的3天裡,無數的肯定與負面聲浪將會接踵而至;等到週六正副競選組合揭曉後,隨即進入近兩個月更火熱的聯合競選階段,如果最後贏得大選,進入聯合政府階段,那纔算是真正完成臺灣第三波民主改革的歷史創舉。

跨越難關 團結挺新組合

要完成並貫徹藍白合,必須分成三個層次來檢視。現在第一個層次的當事人、主事者侯朱柯已經搞定;第二個層次的兩黨公職政治人物,基本上也應能體認大局爲重,問題不大;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則是想法最單純、認知最多元的各自支持者。從歷次民調結果來看,挺柯者要「轉檯」挺侯的難度顯然更高,藍白合與侯柯成配後,如何讓各自原本的支持者最大程度地團結共挺新組合,絕對是不可低估的高難度政治工程;這些都需要兩黨相關主事者更有效的宣導、溝通,而不能陷入相互攻訐、自怨自艾的矛盾中。

藍白能合、侯柯成配,只是一個點燃希望之燈的開始,離乘風破浪、登上勝選的彼岸,還有太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國民黨不要怪柯文哲憑「一人政黨」就能以小博大,應該反省自己看似家大業大、人才濟濟、兵強馬壯,爲何竟會混成如今這般境遇?別光想着人家用1元對賭你1000元,爲什麼不擡頭看看你要贏的應該是更多的1萬元,如果搞不清現實,到時候被綠色莊家繼續壓制,可能連1元都保不住。

能看清自己單憑己力真的贏不了,懂得藉力借勢、忍辱負重,再圖復興,纔是真正的勇者;更何況以現在的發展,新的局面已然揭開序幕,期待政黨輪替的希望之火重新燃起,而暗潮涌動也或明或暗襲來,力圖重返執政的國民黨與壯大成長的民衆黨,一起攜手挺進,再也沒有自亂陣腳、自我懷疑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