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假良心真省錢?誠實商店賣的是人性
▲臺中楓樹裡的誠實商店自2004年開張以來,主打沒有店員、客人自行付款,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打響社區名聲。(圖/翻攝自臉書「楓樹社區誠實商店」)
文/鍾文榮
臺灣有些誠實商店,店內無人看管,顧客採自助服務,最有名的就是臺中市南屯區楓樹裡的誠實商店。
我是楓樹社區誠實商店老主顧,但我不單純只是個消費者,誠實商店有很多教育的想法與機制我非常支持,也落實到家庭教育中。但是,誠實商店成立這麼多年,很多人都會不解與誤解,甚至官方單位的誤解也很大。我曾遇見國稅局追着誠實商店討稅,正因爲國稅局認定誠實商店是「營利事業」,上繳營所稅是天經地義之事。
然而,很多人卻不清楚誠實商店到底在經營什麼,前些時日更有所謂社運人士以爲,這些誠實商店其實是爲了節省成本而設的,無人商店不就該有很多監視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用機器來取代人力。於是他們認爲:誠實商店貪便宜的心態是「因」,如果被偷,只不過是「應得」的「果」罷了。我相信很多社造人士會因此而憤慨,一個好的理念被加上$的符號後,不小心就會被染了很深的顏色,然後不甚清楚的讀者就被誤導了。
▲北市吳興街的「樹梢上的奶瓶之誠實冰箱」因頻傳遭竊近日公告暫停營業,卻有社運人士直指一切因店家「省成本」所致。(圖/取自「樹梢上的奶瓶之誠實冰箱」臉書)
直言論,以爲誠實商店只是省成本的一種經營模式,這種認知太過狹隘,也代表一些人根本無從,或不想去了解誠實商店背後經營的理念與營運模式。正因爲誠實商店的存在絕非因爲節省成本,賣的根本就是「人性」,相關的論述我在拙着《巷子口經濟學》和《經濟學花路米》這兩本書中已經很清楚的分析過了,但千萬不要誤解,經濟學的思考,也是圍繞着$這個符號,如此纔有比較與計量的基礎,也不是說用貨幣或金錢思考的經濟學就失去了人性的思考,這樣一來,又太小看經濟學這門帝國主義。
誠實商店賣的是人性,如果僅爲了省成本而只好讓人以誠實的方式消費,那麼,他的訂價照理應該更便宜些纔有競爭力。但誠實商店的商品價格也許只是和一般商品同價罷了,所以「省成本」這個論點基本上是站不住腳的,更或許是誠實商店的營收(因爲商品品項有限)根本無法支持其它的變動成本,只能慘澹經營,也因爲誠實商店根本無法滿足大家對「物」的消費需求,所以營收有限。
一般消費者在消費時,求的是滿足消費需求,商品要足夠、購買要便利,這隻消到便利商店或超市就能達成目的,不會有人想在誠實商店滿足一般消費需求,也就是說,在誠實商店消費根本上不是爲了購買而購買,而是要滿足「誠實消費」這種經驗。
正因爲沒有太多的替代選擇,纔會有人願意開着高級轎車,大老遠南下到臺中市楓樹社區的誠實商店「消費」,購買「誠實消費」這種「經驗」,但無人的商店究竟要如何傳遞這種教育理念呢?只能靠大家心神領會,或是靠社會教育來宣達。
▲自主式付費的誠實商店,處處考驗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貪。(圖/翻攝自臉書「楓樹社區誠實商店」)
誠實商店當然考驗人性,假定一件商品的標價是10元,但消費者心目中願意支付的價格是20元,反正無人看管,到底要佔便宜拿了就走,還是依照標價付10元就好,或者就付心目中願意支付的20元呢?總有一些人,是貪小便宜的人,反正無人看管,且道德成本不高。然而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依照標價付費的。
平心而論,即使依標價付費也算不上「誠實消費」,真正的「誠實消費」除了要依心目中的訂價支付外,還得支付「誠實消費」這種經驗商品,整個過程纔算是真正的「誠實消費」,透過溢價支付,才能真正享有「誠實消費」這種儀式的經驗商品。
誠實商店考驗的是人性,當你把錢投進「誠實甕」時,請再仔細想想,你真的「誠實消費」了嗎?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及資深產業分析師。經常四處臥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經濟分析轉成民衆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