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ESG/淨零關鍵一步 從供應鏈出發

碳有價時代來臨,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也在研擬清潔競爭法案(CCA)中,促使臺灣中小企業必須加速「減碳」,才能維持出口競爭力。

以歐盟去(2023)年10月開始試行CBAM爲例,對進口產品徵收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從初期適用的鋼鐵、水泥、鋁業、化肥和電子等產業,擴大到氫、特定前驅物、部分間接排放和鋼鐵下游的螺絲、螺栓等產品,不減碳就拿不到訂單,對相關產業帶來不小衝擊。

臺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CBAM的適用範圍擴大到螺絲、螺帽等中小型業者,目的是促進上游的鋼鐵業者積極減碳。有螺絲生產業者個別盤查碳排放量時,發現鋼鐵原料的碳排佔九成,是最大排放來源。

因此,中小企業面對減碳或淨零的轉型風險,最好從產業供應鏈出發,才能做出比較完整清楚的判斷。

碳盤查就像幫企業做健康檢查,瞭解整個企業所有營運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大小及分佈狀況。包括:範疇一,來自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使用其他外部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企業用電;以及範疇三,企業在上下游價值鏈所產生的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原料採購、產品運輸、外包服務等。

「對很多業者來說,範疇三的涵蓋範圍過大,要提供的資訊、處理的事情更多,在執行上是較困難的挑戰。」趙家緯指出,近年循環經濟已發展新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做爲解方。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研究,提升能源效率和使用再生能源,只能解決55%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剩下45%的減碳任務,則需要透過循環經濟來達成,企業必須從價值鏈上找到切入點,轉型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

企業ESG實踐論壇 免費報名

願景工程基金會於8月21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企業ESG實踐論壇」,特別邀請《2030永續企業革命》作者田瀨和夫來臺專題演講,喚起中小企業對ESG的重視。免費報名網址:https://supr.link/9yaT2,歡迎各界踊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