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

(原標題: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

近年來,中央網信辦堅持以清朗網絡空間爲目標,以人民根本利益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網上突出問題亂象,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緊緊圍繞人民羣衆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覆蓋網上重點領域環節,着力研究破解網絡生態新問題新風險,重點開展10項整治任務。

1.“清朗·2024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春節期間,集中整治6方面問題亂象:發佈誤導性旅遊攻略、自導自演有違公序良俗的離奇劇情視頻;借熱點話題挑起互撕謾罵、煽動羣體對立;利用年終盤點、返鄉見聞等形式編造不實內容;發佈涉色情、賭博、網絡水軍等違法引流信息;鼓吹炫富拜金、誘導粉絲無底線追星;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爲廣大網民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春節網上氛圍。

2.“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專項行動。重點整治散佈傳播涉企虛假不實信息,蓄意造謠抹黑企業、企業家,以“輿論監督”名義對企業進行敲詐勒索等問題。督促網站平臺加強涉企信息審覈管理,及時提醒有關賬號主體嚴格遵守落實法律法規、社區規則和專項行動要求。依法處置問題突出、情節嚴重的網站平臺和賬號。

3.“清朗·打擊違法信息外鏈”專項行動。堅決打擊利用各種“暗號”“套路”發佈非法外鏈,嚴防通過將用戶引流到隱蔽環節或境外網站等形式,發佈傳輸色情、賭博、網絡水軍等違法信息。督促網站平臺持續加大對圖形化、符號化等各類引流變形體的識別打擊力度,開展跨平臺聯動,排查處置引流信息指向的黑灰產羣組、賬號、APP,違法犯罪線索及時移交公安機關。

4.“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自媒體”造熱點蹭熱點製造“信息陷阱”、無底線吸粉引流牟利等問題。督促網站平臺做好涉國內外時事、公共政策、社會事件等領域信息來源標註,AI生成信息標註以及虛構擺拍內容標註。嚴格營利權限開通條件,明確審覈、認定及處置標準。優化流量分發機制,有效擴大優質信息內容觸達範圍。

5.“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整治7方面突出問題:通過擺拍場景等方式,製作“扮窮”“賣慘”內容博眼球;通過渲染商品“功效”等方式,在直播帶貨中進行虛假宣傳;虛構直播“相親”嘉賓身份,炒作婚戀話題;主播刻意展示發佈“軟色情”內容;通過深夜付費直播躲避監管,隱蔽傳播低俗色情信息;直播低俗搭訕,實施惡俗PK行爲,無底線挑戰公衆審美;在直播時傳播虛假科普信息,混淆視聽。

6.“清朗·規範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專項行動。落實《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要求,督促生成合成服務提供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落實主體責任,規範開展生成合成內容標識,清理未有效標識、易造成公衆混淆誤認的生成合成信息內容,處置利用生成合成技術製造謠言、營銷炒作的違規賬號。

7.“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貫徹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相關要求,從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集中整治在首頁首屏、彈窗、熱搜等醒目位置呈現涉未成年人不良內容,以手辦文具、動漫二創等方式變相發佈低俗色情內容,利用密聊軟件、加密照片等方式實施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等突出問題,嚴管兒童智能設備信息內容安全,防範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對問題突出平臺、機構和賬號從嚴採取處置處罰措施。

8.“清朗·規範網絡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重點整治通過故意使用錯字、濫用諧音指代詞、編造黑話爛梗、惡意曲解文字含義等方式,傳播低俗色情、攻擊惡搞、煽動對立等違法不良信息問題。督促短視頻、智能編輯工具等平臺,優化錯別字提示功能,協助用戶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督促網站平臺進一步暢通舉報受理渠道,鼓勵網民廣泛參與,及時處置不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違法不良信息。

9.“清朗·整治違規開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專項行動。集中整治未經批准或超範圍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倒賣、出租、出借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發佈傳播虛假不實新聞信息等問題。指導督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依法依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壓實重點網站平臺和應用程序分發平臺主體責任,加強對使用“新聞”“報道”等具有新聞屬性表述的賬號、應用程序的資質審覈,從嚴處置違法違規主體。

10.“清朗·同城版塊信息內容問題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整治低俗不良營銷、網絡水軍、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網絡戾氣等同城版塊多發易發問題。督促網站平臺強化日常巡查管理,及時處置違規賬號主體,優化信息內容推薦機制,嚴防根據用戶地理位置和興趣愛好扎堆推送違法不良信息,切實淨化同城版塊網絡生態環境。

中央網信辦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工作計劃安排,有力有序推進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確保整治工作取得紮實成效,爲廣大網民營造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

轉載請註明來源:“網信中國”微信公衆號

審覈:李佳民 趙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