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收購愛空間,貝殼家裝業務蹉跎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啓 北京報道
12月24日,貝殼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宣佈終止收購空間智慧餘下所有股權的關聯交易,原因是“經審慎考慮達成交割條件的不確定因素”。
2023年10月,貝殼宣佈其旗下全資附屬公司貝殼美家與空間智慧簽訂股權收購協議,以最高不超過約15.5億元收購空間智慧成爲其全資附屬公司,空間智慧旗下的品牌愛空間也將隨之被貝殼收入囊中。
然而,這筆被看好的交易,本預期將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如今卻告吹了。
貝殼家裝併購之路按下暫停鍵
作爲互聯網家裝時代的代表企業,愛空間成立於2014年,以“自建供應鏈、信息化系統、產業化工人”三大基礎設施爲支柱,一度引領家裝行業的整裝產品化變革。早在2016年和2018年,鏈家曾經兩次戰略投資愛空間。據公開信息統計,包括鏈家在內,自2014年到2018年愛空間獲得過8輪融資,除了鏈家之外,投資方名單中不僅順爲資本、景林投資、分享投資、疆域投資等財務投資機構,還有大自然家居、國美資本、天地壹號等產業投資。
在市場看來,愛空間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不僅能幫助貝殼迅速擴大在家裝行業的擴張,同時其在標準化流程和互聯網運營上積累的成熟經驗也有助於貝殼提升家裝業務的效率和用戶體驗。去年在宣佈收購愛空間之後,彭永東曾在發佈的內部信中直言,“愛空間是被窩的老師,陳煒兄和團隊毫無保留地分享對家裝行業的洞察和實踐”。
在貝殼發佈公告後,愛空間創始人陳煒就貝殼終止收購愛空間的事宜進一步說明。他表示,“本次收購因可能產生行業壟斷風險而未能通過反壟斷審批,經過雙方友好協商,愛空間和貝殼一起終止了此次併購方案。”不過按照貝殼家裝業務的營收情況,即便是加上愛空間全年10億左右規模的營收,也不過200億元左右,相對整體3.5萬億的市場規模也不到2%,似乎還遠遠談不上壟斷。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是否構成行業壟斷需要監管部門去認定。此外,企業併購難點包括估值難題、整合挑戰、政策障礙,存在財務風險、法律風險、經營風險等多個方面,一個難點無法突破就會導致整個交易的失敗。”
“不管房產交易還是家裝,都是地域性非常強的行業,如果僅看全國總體市場的佔比其實並不嚴謹。雖然貝殼在房產中介市場份額只有10%左右,但是如果在北京買賣二手房,是很難繞開鏈家的。一方面北京是鏈家深耕最久的城市,被窩業主要針對北京市場,另一方面愛空間也是從北京發展起來的,合併之後或許會對市場有一定影響。”該人士補充說。
此前貝殼在房產經紀行業併購的瘋狂如今仍歷歷在目。2015年2月,鏈家先是併購了成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伊誠地產。3月,又接連併購深圳中聯地產和上海德佑地產兩個大房產中介。之後還有杭州的盛世管家、北京的高策地產、廣州的滿堂紅,接二連三成了鏈家的合併對象,鏈家就這樣成爲了全國最大的房產經紀公司。
隨着此次併購愛空間被叫停,之前在房產中介行業通過大舉併購快速成爲行業龍頭的劇情能否再次上演充滿未知。
寄以厚望的新增長曲線
近年來,貝殼家裝業務迅速發展,正在成爲其營收的重要支撐力量。
貝殼開始對家裝行業的試水始於2015年。那一年,貝殼創始人左暉和萬科副總裁劉肖在星巴克一拍即合,萬科、鏈家合作的萬科鏈家裝飾公司隨之成立,一度佔據北京區域家裝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然而,公司業務後續發展並不順利,原本處於主導地位的萬科從退出。2017年10月,北京全美家裝成立,推出“南魚”家裝品牌,同時線下首家體驗店“南魚5A生活館”於次年5月開業,這是左暉對家裝行業的第二次嘗試。
2020年4月,貝殼找房2週年線上發佈會上,貝殼董事長、CEO彭永東宣佈貝殼找房將進入家裝行業,在萬鏈基礎上推出自營品牌被窩家裝。此後,貝殼開始在家裝業上發力, 2021年底貝殼宣佈“一體兩翼”戰略升級,放言要以“以貝殼之力再造一個貝殼”。2023年7月份升級爲“一體三翼”戰略,其中“一體”是指房產經紀業務,三翼則包括家裝、惠居及貝好家。
此後,貝殼家裝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期,營收比重持續提升。2021~2023年,家裝業務在貝殼的營收佔比分別爲0.24%、8.31%、14.01%,而到2024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16.23,儘管佔比仍然低於房產經紀業務,但是增速十分驚人。
今年第三季度,貝殼來自家裝家居業務的淨收入同比增長32.6%至42億元。業績電話會上貝殼管理層表示,報告期內貝殼的家裝合同額較上年同期增長25%,其中北京、廣州、鄭州、南昌等城市的合同額增速超過50%,該業務當季貢獻的利潤率達到了31.2%。
除了自身的發力,併購對貝殼家裝業務爆發增長的效果也立竿見影。2021年7月,貝殼宣佈80億元收購聖都裝飾,2022年4月交易完成最終總對價爲39.2億元人民幣現金及4431萬股公司A類普通股股權。聖都家裝成立於2002年,主營業務爲整裝模式的家庭裝修服務,業務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在收購聖都前,貝殼自營的被窩家裝2021年收入僅爲1.97億;2022年家裝收入約50.47億,同比增長超25倍。
誰會是行業顛覆者?
家裝市場是典型的“大行業、小企業”,從來不缺乏想要的顛覆行業的玩家。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23年中國家裝行業研究報告》,中國家裝行業規模在2025年將達到3.7萬億的市場規模,並且未來幾年整個行業都將保持7%以上的增速。但實際上過去多年來,這個市場始終沒有跑出高市佔率的頭部家裝品牌,域競爭格局較爲分散,2023年各地區市場規模佔全國的比重都較低,即使是國家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也多在1%-2%或更低水平。
面對這樣的市場,各種想要顛覆家裝行業的玩家不斷涌現。 既有像字節、阿里、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巨頭跨界入局,字節的“住好家”、阿里的“躺平家”、京東家裝、百度的“裝馨家”,也有類似士巴兔、齊家網這種專業裝修平臺,還有酷家樂這種設計平臺。
比如“住好家”原來是字節旗下互聯網家裝家居服務平臺“住小幫”的其中一個板塊,“住小幫”的業務範圍涵蓋了裝修案例、家裝知識、家裝服務等多方面。2022年底,“住好家”從“住小幫”中分拆出來,成爲了獨立的裝修業務平臺。2024年初,字節跳動宣佈調整旗下自營家裝“住好家”的業務方向,將其轉爲探索家裝業務服務保障的模式。
儘管互聯網企業入局家裝市場有着一定的先天優勢,但從結果來看發展並不順利。不僅是字節,其他互聯網巨頭的家裝業務要不停擺轉型,要不就是難以更進一步。而土巴兔、齊家網這類專業家裝平臺,也一直面臨着虧損或難以盈利的經營壓力。
顯然,這些涌入家裝行業的互聯網玩家,都高估了流量的價值,卻低估了線下交付的能力。家裝行業本身流程複雜,整個鏈條充斥着與人有關的各種不確定,與互聯網平臺上標準化的商品銷售流程相比,要更加複雜,從而制約了企業的規模化和全國化。參考美國市場,家裝是以零售業態存在的,但本質上也是產品公司。比如美國裝修零售商The Home Depot,佔有美國家居零售市場的28%,如今的市值已經接近4000億美元。
時至今日,仍不斷有新玩家被吸引進入到家裝行業。今年4月 ,智能住宅品牌棲息地宣佈完成天使輪、Pre-A輪融資,累計金額6.53億元。其中,Pre-A 輪由理想汽車領投,石頭科技、新北科創基金等投資方跟投。棲息地創始人、CEO沈亞楠因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的身份此前被外界熟知。2015年,沈亞楠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一拍即合,成爲了理想汽車的2號員工。2023年沈亞楠從理想汽車完全抽身後便開始投入到家裝的新創業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