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成爲“座上賓”,釋放什麼信號
| 深度知局|:撥開迷霧,現出真相。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們的備用號:
5月23日下午, 山東省濟南市召開 企業和專家座談會,級別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消失已久的周其仁重回高層座談會,這標誌着他偏“右”的“私有化”經濟主張,也會重回上峰的視野。
周其仁,男,1950年8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1991年秋就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後獲其經濟學博士學位。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
週期仁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產權與合約、經濟史、經濟制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制與管制改革等等。
周其仁核心觀點:
1、改革本來就難。站在當下這個時點,改起來更難。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現實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敗或潰敗賽跑,還要和越來越年輕的社會主體的期望值賽跑。 改革的關鍵在於提升制度化能力,將法外行爲納入法內框架,以解決社會矛盾。
2、用三個變量看經濟,一是要素成本,二是制度(組織)成本,三是要素質量。所謂的經濟增長,就是從要素價格低、要素素質差、經濟組織和制度成本高昂,轉爲要素成本上升、要素質量提高,同時大幅降低經濟制度和組織的成本。這就是說,要素的價、質和組織效率,一起決定經濟增長。
3、最根本的制約是收入,沒有收入談什麼消費?這是常識。但增加收入又談何容易?涉及到很多深層次的改革,特別涉及到轉型社會最基本的權利界定。
科斯是周其仁喜歡的一個經濟學家。科斯是新制度經濟學的鼻祖,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法律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
他修正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在《企業的性質》的開篇第一段就闡明經濟理論賴以成立的前提性假設,不但應當是“易於處理”的,而且必須是真實的。在真實世界中,信息不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不對稱的。人類行爲也遠比完全理性的“經濟人”複雜。
他豐富了傳統經濟學的研究核心。他的一個重要邏輯是,在交易費用爲正的情況下,一種制度安排與另一種制度安排的資源配置效率是不同的。
這個邏輯蘊含了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觀念:制度結構以及制度變遷是影響經濟效率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他認爲,經濟問題的核心應該是對制度的研究。
他研究形成了交易成本範式。在他之前,經濟學家還沒能開發出一套理論工具去分析制度的職能和運行。他提出的交易成本分析使制度納入經濟學分析成爲可能。他的整個理論體系是建立在交易成本分析範式的基礎之上的。
在他的企業理論中,他通過交易成本分析證明企業和市場不過是經濟組織的兩種相互替代的手段。把交易成本納入到經濟分析框架中的同時,還將其一般化,形成範式,激發人們進一步思考組織和制度問題。在他的產權理論和法與經濟學思想中,他進一步通過交易成本分析,說明了法律制度將會對經濟體制的運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2008年7月14~18日,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之際,科斯教授以98歲高齡,親自倡議並主持召開“中國經濟制度變革三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他以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觀點對中國經濟問題提出十大忠告:
(1)必須去除所有加諸國企的特權,讓私企得以自由競爭
(2)政府參與土地交易導致腐敗猖獗,必須將其自身排除在市場之外
(3)中國應打造一個自由的土地市場
(4)中國教育和稅收兩項制度都加重了不平等
(5)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顯然開錯了藥方,需要反思
(6)“邊緣革命”將私人企業家和市場的力量帶回中國
(7)中國經濟學者要從黑板經濟學回到真實世界
(8)中國必須讓其政治權力服從於法治
(9)中國經濟面臨着一個嚴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場
(10)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
周其仁作爲科斯的忠實粉絲,重新迴歸座上賓,意味着深化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推進。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們的備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