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瑋/處理香港政局三策開出
●周天瑋/專欄作家,美國金融與國際投資律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博士,曾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復旦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著作有《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在中西哲學與東西方比較課題別有心得。
抗爭超過了兩個月而民憤激烈的香港「反送中」歷史性事件,8月5日全港爆發罷市、罷工、罷課而達到高潮。大陸涉港事務兩大機構: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於是8月7日在深圳舉行了香港局勢座談會,這場座談會出席者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立法會議員等,共約五百人, 規模較大。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指出香港示威活動已經變質,類似於顏色革命,但他並未將其定性爲港獨。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則說,當前已「退無可退」,最重要的是「止暴制亂,穩控局勢」。觀察他們的談話,處理香港政局的上中下三策似乎已經開出。
「反送中」事件涉及香港特區政府提交給香港立法會審議的《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俗稱「逃犯條例」和「送中條例」,目的是俾便於向大陸、澳門和臺灣等司法管轄區移交嫌疑人。這個草案源自於去年發生的香港人潘曉穎命案,嫌犯情侶陳同佳也是香港人,陳在港已經承認在臺灣旅遊時殺害潘,然而現行香港法律卻無法向臺灣當局移交嫌犯陳,因此修例有其必要。而於此同時現行逃犯移交條例不涵蓋大陸及澳門,也存在着缺失,致使不少逃犯躲在香港、逍遙法外,於是港府便要求同時針對陸澳臺修訂該條例。
這個立法意旨良好,但是問題不出在送臺和送澳,而出在送中。客觀分析,之所以送中會是一個問題,是因爲大陸的法治與人權情況和香港相比,歷史傳統和發展階段都頗見差異。去年香港大學發表香港價值調查,市民認爲司法獨立、社會公義、治安和法治,屬於最爲重要。這是必須正視的香港特殊民情,與大陸現階段重經濟民生和臺灣重自由民主,本質不同。大陸人權偏重於經濟性質,而對於司法獨立,人大和司法界都公開反對,換言之必要的政治與行政介入司法在大陸可以得到默許,這恰恰正是港人以及香港做爲世界一大金融中心所必須有所顧慮之處。
既然中港法治時空區隔明顯,香港從商界、法律界、宗教界到學生於是普遍對送中存在憂慮。所透露的關切點具體包括了修例之後香港司法管轄權的實質前途如何?大陸是否會羅織罪名施壓引渡香港人和各國訪港旅客?以及被送中嫌犯是否會在大陸面對長期覊押、刑求和不公平審判?一言以蔽之,這條法例會不會演變爲法治潰堤的先聲?希望不至於,但國際金融中心要求的是風險可控。
▲香港721元朗事件,被懷疑是黑社會的白衣人手持棍棒攻擊路人及特定人士。(圖/路透社)
港人沸騰更由於特區政府推動修例過於求快,刻意忽略必要的民主過程和程序正義,因此而坐實了一旦修例通過,香港民意和人權必將從此飽受衝擊的擔憂。如今港府雖然讓步,宣佈修例暫緩,但港府壓制抗爭、使用警力的手段似乎明顯過當,執法行爲甚至於可能涉
及包庇黑社會任意暴打平民,況且香港又存在着全球最嚴重的裙帶資本主義和每5個港人就有1人墜入貧窮線下等等諸如此類的民怨,凡此種種相因相乘,導致情況愈演愈烈。
香港面臨這樣的試煉,是97迴歸以來前所未有,如何處理,非常關鍵。如果不幸而香港法治和金融中心兩大支柱的信心基因結構潰散,香港命運便會動搖。
如今看來處理香港政局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來自於對中港「一國兩制」和香港價值的充分認識,而要展現出一種同心同德的積極態度。
香港的法治環境不僅只是對香港本身重要,對中國大陸也不可或缺。每年大約六、七成的外資經過香港進入中國大陸,便是看重中港之間「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香港法律對自由的保障、獨立而不受大陸干預的司法管轄和其他若干重大香港法治條件。大陸和香港彼此都高度依賴香港的特殊性和東方之珠的金融中心地位,外匯資本帳不能自由兌換的大陸,凡涉及美元的架構和操作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香港。
香港法治以及獨立經貿地位,是大陸改革開放40年成功故事的關鍵組成部分。概括地說,香港的利益便是大陸的利益,而且香港已經屬於中國(川普總統也作此表態),所以對香港,大陸絕無必要殺雞取卵,自毀長城。如今中美貿易戰戰火延燒,中國也正十分需要穩固香港地位,並吸收外資作爲緩衝。
法治是安定器,香港這事件,靠着香港的法治基因和中港經濟紐帶關係,其實有種種理由不至於失控。從北京的角度來說,不在此刻過於有所作爲,恰可以高調正面推崇香港法治、人才與經濟傳統,讚揚其成就與貢獻,對其表示堅持和積極尊重,至於有關港人訴求,讓港府自行操作,這樣的態度必可提振人心和激起港府士氣。其次,北京可以考慮承諾只要港府立法通過,便配合在大灣區協助解決香港中青年就業和住房問題。本質上,香港既不是1989年的東歐,大陸也不是當時的蘇聯,港獨更沒有任何國際空間。所以,大體無忌。
▲若讓香港政府、而不是大陸駐軍去幹預騷亂狀態,迴應訴求,或許能穩定情勢。(圖/路透社)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出席一個展覽開幕儀式,致辭時指香港近月出現非常不穩定的情況,政府一定會與大家一同沉着應對,恢復社會秩序,維護法治,珍惜香港、珍惜「一國兩制」。
大陸國務院港澳辦和香港中聯辦在深圳舉行香港局勢座談會的時候,要求與會者要做好青年工作,明確表示將絕大多數參加遊行示威的青年學生,與極端暴力分子區別開來,防止他們被反對勢力利用。容忍示威、區別暴力、善待青年,無疑符合上策的精神。
張曉明又提出五點主張,包括中共中央不能容忍挑戰「一國兩制」、要香港社會各界力挺特首和警隊、中共中央會對香港民意有客觀分析,以及「愛國愛港」力量要成爲香港的中流砥柱。
這些都符合上策精神,但是還需要再唱出溫暖的高音。
鄧小平於1987年接見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的時候說,「中央的政策是不損害香港的利益,也希望香港不會出現損害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的事情。」這從來便是定海神針。
中策是不得已之策。鄧小平於1987年接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說,「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
有意義的問題是,如何幹預?他說:「干預首先是香港行政機構要干預,並不一定要大陸的駐軍出動。只有發生動亂、大動亂,駐軍纔會出動。但是總得干預嘛。」
所以,中策之計似乎便是讓香港政府(而不是大陸駐軍)去幹預騷亂狀態,和迴應訴求,穩定情勢。干預的精神和方法,必須符合香港特色,是符合民主法治的,法律面前應該是人人平等的。港府和香港律政司要恪守基本法六十三條下的憲制責任,以公平、公正方式處理所有糾葛,與各界保持會面溝通。
曾擔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的民主黨前主席、資深大律師李柱銘昨天向媒體指出,即使有人在香港搞革命,港府可以拘捕有關人士並作出檢控。
大陸自我剋制,容許港府本身進行種種干預和管理,自行妥善處理治理和騷亂問題,便符合中策。
下策正確地說是下下之策,要力求避免。香港基本法第14條規定,港府在必要時,可向北京中央請求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所以法律依據是有的,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昨天在微博發表評論,談到在深圳召開的香港局勢座談會,認爲如果香港局勢進一步惡化,北京絕不會坐視不管。文章呼籲團結一致,打好香港前途「保衛戰」。
張曉明在座談會上說,香港的示威活動有很多特徵與顏色革命相似,控制了整個討論平臺。但他並未將示威活動定性爲爭取港獨,足見北京還沒有要啓動下下策,出動駐港解放軍。張曉明說,鄧小平很有遠見,如果香港出現動亂,中央一定會干預。至於解放軍會否介入處理當前香港問題,張曉明沒有明言。
▲假若北京當局出動解放軍,可能只會永遠摧毀香港。(示意圖/路透)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前副主任樑愛詩引述張曉明的話說,中共中央不出手是因爲對特區政府和警隊有充分信心,但不等於不會出手。回顧當年鄧小平的講話大意是,如果香港出現動亂、大動亂,北京中央一定會干預。
不過,香港公民黨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在參加法律界「反送中」遊行後指出,如果北京當局出動解放軍解決香港當前問題,只會永遠摧毀香港。
會否永遠摧毀香港?香港還是會在,維多利亞港和皇后大道都不會沉沒,但是香港的特殊價值和功能,而且是那些對大陸和臺灣都很有幫助的、極大的、臺北、上海與深圳還不能取代的那些價值和功能,或許就受到很大的不利影響。在消極面,出動解放軍解決香港當前問題並且會存在着全球性負指標含意,中國模式會更加令人憂慮。鄧小平生前的箴言值得提醒,他告誡:「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
應該這樣看待歷史:鴉片戰爭摧毀過華夏民族自信心,但是留下來一個好東西:香港法治。就爲了這個好東西及其衍生出來的法律文化和擴散性,值得給與盡心盡力維護。
盼望上策和中策相互呼應,獲得執行成功,而香港局面得到穩定。
熱門文章》
►美國退休大使談香港問題的弦外之音
►香港持續動亂 將成中國最大危機
►看更多【周天瑋】專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