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10名視障人士徒步230公里——“95後”大學生新型公益助殘之路
新華社廣州5月22日電(記者壯錦)“30天認識一羣人,做好一件事。”廣東財經大學的何敏如說,“這證明我們大學生可以高效地做公益。”
今年的5月21日是第二十七次全國助殘日。這位廣告學系的大三女生,當天與幾位同學一起,在廣州市怡樂路1+社區,與社區居民一同分享幫助視障人士的心得感受。
在過去的一個月,何敏如和113名同學一起,爲助10名視障人士徒步230公里,完成了從策劃、推廣到籌款的全流程公益行動。
名爲“跨一步海闊天空”的“視障樂行”活動,由廣州幾位熱心公益的視障人士發起,旨在推動視障人士與普通人交流,無障礙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吸引了5個省份的視障人士參加。
“我們想走出狹小生活圈,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也讓別人看見我們。”發起人阿衝說。
廣州市南沙區藝術公益倡導中心(甜公益)的理事安海波知道阿衝的想法後,便與廣東財經大學的教師李子商量,想與該校的大學生一起幫助視障人完成心願。
“以前大學生做公益,很多時候只是臨時做一下志願者。”李子說,“這次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全程參與策劃和執行一個公益項目,挑戰很大。”
“怎麼推廣?怎麼籌款?沒人沒錢沒資源,怎麼辦?”大三女生胡玉婷說,“剛開始,我們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只有先從認識視障人士開始,才知道該如何推廣他們的活動,進而籌到款。”胡玉婷說,經過幾輪頭腦風暴,她們確定了大致的路徑,便摸索着向前走。
“我印象中的他們,永遠棲身於黑暗之中。可事實是,他們每天用手機瞭解新鮮的事物,會玩滑板會說英語。”馮楚培同學說,“其實,大家對視障人士存在很多刻板印象。”
經過前期大量調查,廣東財經大學的學生們創作了《一個視障人士的自白》《我在心裡出走了一萬次,卻仍然呆在原地》等多個多媒體作品,通過社交媒體發佈,獲得了意外的點贊和關注。
緊接着,師生們在“輕鬆籌”網站上,發起了一次“跨一步海闊天空”的衆籌活動。他們還約好一起把微信頭像改成藍底白字的“跨一步海闊天空”。
“視障樂行”一邊走,同學們一邊製作視頻、漫畫、圖片並不斷傳播出去;同時,他們想方設法做推廣。
在大學生們的幫助下,10多家媒體記者追蹤報道了這次徒步,數以萬計的人通過移動互聯網,知道了視障人士的行程,508人次捐贈了22880元。
“我們一路上的吃住有了着落。”阿衝說,“但更高興的是,有影響力的媒體這樣報道我們:穿越5個城市告訴你,盲人的世界不是黑的。”
活動的另一位發起人楊破說,未來還將在用口述影像服務視障人羣方面,繼續與大學生保持合作。
甜公益理事馮世鋒律師說,今年是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實施的第一年。口述影像可以用言語的方式幫助視障人士享受視覺藝術作品,是視障人士平等享受文化權利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
在第四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支持下,甜公益發起了“廣州公共文化場館信息無障礙服務項目”。
“我們和大學生志願者會給視障人士講述公共文化場館的館藏珍品,以及遍佈城市街頭的人文風景。”他說。
(原標題:助10名視障人士徒步230公里——“95後”大學生新型公益助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