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都中心華江社宅 都審闖3次終於通過
住都中心華江社宅外觀示意圖。(住都中心提供/楊亞璇臺北傳真)
臺北市長柯文哲近來因社會住宅興建,與內政部次長花敬羣隔空開嗆,引發外界關注。由國家住都中心規畫之萬華華江社宅,戶數達300戶,今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進行第三度進行審議,委員要求調整植栽配置,修正後通過。該案完成核定程序後,1年內可申請建築執照興建。
國家住都中心於北市萬華區規畫華江社宅,共有A、B兩棟,總計300戶,位於環河南路二段,北側爲華江國小,鄰近華江大橋、雙園河濱公園、大理國小、大理高中,與東北方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臺鐵萬華站皆距離約950公尺,基地面積約1900餘坪,爲住都中心首次採取預鑄工法的社宅,經費15.5億餘元。
都審會今第三度審查華江社宅案,委員質疑,有兩顆移植的樟樹很大,直徑40公分左右,又擠在一起,爲什麼當初設計單位在行道樹沒用樟樹,而用水黃皮代替?另外,展開型的植栽「會打架」,不適合在人行道,還是應該以原生種的爲主,植栽種類與樹型要考量到,也應注意樹木的重疊性,並考慮到停留空間。
另一名委員認爲,目前規畫缺乏較大廣場,現在規畫都是分隔島,無法跟社宅裡面活動作結合,應讓出廣場開放空間,讓居民出來曬曬太陽,這不是社宅很好的景觀系統規畫。
住都中心代表迴應,兩排樹依據都市計劃帶狀開放空間的要求,必須要有單排樹5至8米的列植,中間的樹在兩個基地串聯上面有阻擋會調整。有關樟樹兩棵重在一起,因爲是孿生樹,兩者交錯再一起,若分開種植存活率有疑慮,因此找沒有地下室範圍的地方,做土丘做移植管理,多了一點樹種有一些顏色讓景觀很豐富,但若認爲可以再簡化一點,再討論做調整。
都發局長、都審會主席黃一平最後裁示,該案修正通過,他認爲基地形塑對周遭環境有助益,公益空間放大,對萬華地區有影響,後續廣場、樹木等應做好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