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美學的35句箴言

園子裡有一顆古鬆,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學家、一位畫家同時來看這棵古鬆。

木商看到的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幾多錢的木料,植物學家知覺到的是一棵葉爲針狀、果爲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而畫傢什麼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樹,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的顏色,它的盤曲如龍蛇的線紋以及它的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這三種態度有什麼分別呢?其實,這涉及人們對於美的感知。

提到美學,自然繞不開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朱光潛先生。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期間,朱光潛發現他最感興趣的是美學,於是把研究美學作爲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

他的指導老師史密斯教授告誡他說,美學是一個泥潭,玄得很。他卻決定迎難而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學研究中,寫出了《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等具有開創意義的論著。

他一方面寫作專著,一方面爲青年着想,在烽火戰亂、危急存亡的年頭,他以漫談的方式談論美,“因爲時機實在是太緊迫了”。在《談美》一書中,他從人們對一顆古鬆的三種態度出發,立足於中國傳統,談論了美學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倡導生活的情趣性,並勉勵青年人“要有出世的精神纔可以做入世的事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關於美學的35句話

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觀的成分

01.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纔可以做入世的事業。現世只是一個密密無縫的利害網,一般人不能跳脫這個圈套,所以轉來轉去,仍是被利害兩個大字繫住。在利害關係方面,人已最不容易調協,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詐、凌虐、劫奪種種罪孽都種根於此。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係而獨立。

02. 各人所見到的古鬆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鬆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爲的。極平常的知覺都帶有幾分創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03. 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價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質。離開人的觀點而言,事物都渾然無別,善惡、真僞、美醜就漫無意義。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觀的成分。

04. 人所以異於其他動物的就是於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

05.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佈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佈幾點星光去照耀那和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

06. 人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話說:“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對於現在和過去的態度也有同樣的分別。本來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後來往往變成很甜美的回憶。

07. 持實用的態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慾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爲而爲”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真正的美感經驗要

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08. 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不能同時在這種情感中過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爲站在客位的觀賞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經驗放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儘管深刻,經驗儘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

09.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彷彿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這是一個極普遍的經驗。自己在歡喜時,大地山河都在揚眉帶笑;自己在悲傷時,風雲花鳥都在嘆氣凝愁。惜別時蠟燭可以垂淚,興到時青山亦覺點頭。柳絮有時“輕狂”,晚峰有時“清苦”。陶淵明何以愛菊呢?因爲他在傲霜殘枝中見出孤臣的勁節;林和靖何以愛梅呢?因爲他在暗香疏影中見出隱者的高標。

10. 真正的美感經驗都是如此,都要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發生,因爲我們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屬於我還是屬於物的。

11. 人不但移情於物,還要吸收物的姿態於自我,還要不知不覺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經驗的直接目的雖不在陶冶性情,而卻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裡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潤,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濁念。蘇東坡詩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書

12. 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後所產生的嬰兒。美感起於形象的直覺。形象屬物而卻不完全屬於物,因爲無我即無由見出形象;直覺屬我卻又不完全屬於我,因爲無物則直覺無從活動。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見出美。

13. 其實“自然美”三個字,從美學觀點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還沒有成爲“美”。

14. 離開人的觀點而言,自然也本無所謂美醜,美醜是觀賞者憑自己的性分和情趣見出來的。自然界唯一無二的固有的分別,只是常態與變態的分別。通常所謂“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態,所謂“自然醜”就是指事物的變態。

15. 流行語中有一句話說得極好:“情人眼底出西施。”美的欣賞極似“柏拉圖式的戀愛”。你在初嘗戀愛的滋味時,本來也是尋常血肉做的女子卻變成你的仙子。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點她都應有盡有。在這個時候,你眼中的她也不復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經你理想化過的變形。

16. 法國畫家德拉庫瓦說得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書。”人人儘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邊,可是用這部字典中的字來做出詩文,則全憑各人的情趣和才學。做得好詩文的人都不能說是模仿字典,說自然本來就美者也猶如說字典中原來就有《陶淵明集》和《紅樓夢》一類作品在內。這顯然是很荒謬的。

藝術的雛形就是遊戲

17. 讀詩就是再做詩,一首詩的生命不是作者一個人所能維持住,也要讀者幫忙才行。讀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詩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一切藝術作品都是如此,沒有創造就不能有欣賞。

18. 藝術的雛形就是遊戲。遊戲之中就含有創造和欣賞的心理活動。人們不都是藝術家,但每一個人都做過兒童,對於遊戲都有幾分經驗。所以要了解藝術的創造和欣賞,最好是先研究遊戲。

19. 像藝術一樣,(1)遊戲把所欣賞的意象加以客觀化,使它成爲一個具體的情境。(2)遊戲是一種“想當然耳”的勾當。(3)遊戲帶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躍的生靈。(4)遊戲是在現實世界之外另造一個理想世界來安慰情感。

20. 藝術雖伏根於遊戲本能,但是因爲同時帶有社會性,須留有作品傳達情思於觀者,不能不顧到媒介的選擇和技巧的鍛鍊。它逐漸發達到現在,已經在遊戲前面走得很遠,令遊戲望塵莫及了。

詩人於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

21. 想象有再現的,有創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現的。原來從知覺得來的意象如此,回想起來的意象仍然是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見一隻鴉,今天回想它的形狀,絲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變它,就是隻用再現的想象。

22. 但是隻有再現的想象決不能創造藝術。藝術既是創造的,就要用創造的想象(後臺回覆收聽該題講座)。創造的想象也並非從無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過把它們加以新配合。從理智方面看,創造的想象可以分析爲兩種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聯想作用。

23. 詩人於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分想作用和聯想作用只能解釋某意象的發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釋作者在許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獨抉擇該意象。

24. 文藝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它是舊經驗的新綜合,它的精彩就全在這綜合上面見出。在未綜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亂的;在既綜合之後,意象是諧和整一的。這種綜合的原動力就是情感。

25. 藝術的任務是在創造意象,但是這種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飽和的。情感或出於己,或出於人,詩人對於出於己者須跳出來視察,對於出於人者須鑽進去體驗。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詩可以羣”。

靈感是突如其來的

26. 靈感是突如其來的,出於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根據靈感的作品大半來得極快。從表面看,我們尋不出預備的痕跡。作者絲毫不費心血,意象涌上心頭時,他只要信筆疾書。有時作品已經創造成功了,他自己才知道無意中又成了一件作品。

27. 靈感是不由自主的,有時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無意之中涌上心頭。希望它來時它偏不來,不希望它來時它卻驀然出現。

28. 靈感它也是突如其去的,練習作詩文的人大半都知道“敗興”的味道。“興”也就是靈感。詩文和一切藝術一樣都宜於乘興會來時下手。興會一來,思致自然滔滔不絕。沒有興會時寫一句極平常的話倒比寫什麼還難。

29. 靈感是潛意識中的工作在意識中的收穫。它雖是突如其來,卻不是毫無準備。法國大數學家潘嘉賚常說他的關於數學的發明大半是在街頭閒逛時無意中得來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聽過有一個人向來沒有在數學上用功夫,猛然在街頭閒逛時發明數學上的重要原則。在羅馬落水的如果不是素習音樂的柏遼茲,跳出水時也決不會隨口唱出一曲樂調。他的樂調是費過兩年的潛意識醞釀的。

30. 張旭是唐朝的草書大家,他嘗自道經驗說:“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王羲之的書法相傳是從看鵝掌撥水得來的。法國大雕刻家羅丹也說道:“你問我在什麼地方學來的雕刻?在深林裡看樹,在路上看雲,在雕刻室裡研究模型學來的。我在到處學,只是不在學校裡。”

31. 嚴格地說,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爲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爲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無創造、無欣賞的人生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詞。

32.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這個人能把它雕成一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33. 藝術的創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賞,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對於一種言行常歡喜說它“好看”、“不好看”,這已有幾分是拿藝術欣賞的標準去估量它。

34. “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能否欣賞。欣賞也就是“無所爲而爲的玩索”。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

35.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着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爲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麼可惋惜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