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經開區迎新一輪改革:調整管理範圍、體制機制,實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架構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道
隨着當前我國經開區進入存量時期,各地經開區紛紛從制度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面轉型升級,開啓“二次創業”。
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珠海經開區”)是珠江口西岸第一個國家級經開區,正成爲珠海對外開放、面向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新高地”。近期,珠海經開區進一步調整優化管理範圍、體制機制,並被賦予更多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實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架構。
全新迭代升級的珠海經開區已交出最新經濟“成績單”。一季度,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3.5億元,增速達1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9.86億元,增速達10.2%。從產業投資上看,現有在庫工業項目169個,一季度全區完成工業投資46.26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新增工業固定投資項目20個,投資額達4.65億元,同比拉動全區工業投資增速提升10.8個百分點。
中交四航院副總規劃師、港產城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姚苑平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製造業重要基地,正朝着國際一流灣區邁進,從產業需求來看,包括新能源材料在內的綠色新材料產業仍有良好市場空間,珠海經開區擁有珠江口西岸重要的散貨碼頭設施,可爲綠色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獨特支撐。”
五大產業增加值佔比超八成
從上世紀80年代受波蘭城市專家彼得·薩倫巴啓發設立高欄港經濟區的1.0版本,到2012年升級爲國家級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的2.0版本,到2021年與珠海金灣區實行一體化運作的3.0版本,再到2024年初迎來“管委會+公司”運營架構調整的4.0版本迭代,珠海經開區的歷史沿革和趨勢變化,也是珠海產業發展版圖變遷的微觀史。
目前經開區擁有三大主導產業,分別爲綠色新材料、清潔能源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兩大特色潛力產業爲電子信息和智能家電,構成“3+2”特色現代產業體系,五大產業增加值佔全區的84.8%。匯聚了中海油深海公司、粵裕豐鋼鐵、英力士化工3家“百億級”企業;瀚海公司、三一海工、華潤化學3家“50億級”企業;長煉石化、謙信新材料、金灣發電等28家“10億級”企業;還集聚了恩捷新材料等“獨角獸”企業和金髮生物等細分領域單項冠軍企業。
在綠色新材料領域,珠海英力士、殼牌、路博潤、萬通化工等多家知名化工企業,主要分佈在區內北部的精細化工區,已形成了以PTA(精對苯二甲酸)上下游產業及合成樹脂、氨綸、潤滑油、添加劑和可降解塑料等爲主的化工材料產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廣東六大化工園區發現,相比廣州石化基地、惠州大亞灣石化基地、茂名石化基地、湛江東海島石化基地、揭陽大南海石化基地等煉化一體化的化工園,珠海主要定位爲精細化工,同時精細化工產業也是珠海市七大支柱產業之一。珠海經開區如何突出重圍,是該區發展的重要支點,也是支撐珠海全市精細化工產業的重要一環。
姚苑平建議,珠海經開區要大力推動化工產業提質升級,與廣州、惠州、茂名等地化工園區形成差異化發展,可重點發展綠色化、集約化的新材料產業,尤其是圍繞新能源產業鏈上游材料端突出發展新能源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產業。
清潔能源是珠海經開區的第二張王牌產業。以中海油天然氣陸上終端爲例,高欄終端是中國海油在珠海建設的亞洲最大天然氣陸地處理終端,“登陸”後匯入廣東管網,進入大灣區千家萬戶。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珠海提出力爭三到五年清潔能源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十五五”末工業總產值達到2500億元。
而第三張王牌則來自海工裝備。今年3月,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珠海經開區管委員就共同打造全球高端深水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基地達成新的合作,爲珠海海工裝備產業產品工藝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等方面創造有利條件。目前,珠海經開區已聚集一批“國家第一梯隊”的海工企業。一季度,以三一海工、中海福陸、珠江鋼管爲代表的6家海洋工程裝備企業實現增加值8.23億元,同比增長18.1%。
臨港優勢與新興產業互相牽引
近年來,憑藉獨特的地理優勢,珠海積極推進口岸對外開放發展臨港經濟。近期,珠海港口岸整合並擴大開放獲國務院批覆,其中高欄港區新增黃茅海和雞啼門兩個作業區。
珠海經開區是億噸深水良港高欄港的所在地,今年一季度發展迅猛,高欄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660萬噸,同比增長15.3%,其中外貿1144萬噸,同比增長33.1%。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4萬標箱,同比增長22.7%,其中外貿18萬標箱,同比增長62.0%。
姚苑平分析,高欄港在珠三角西岸地區具有一定的能力優勢,但要充分發揮其潛力,從珠三角的港口體系看,未來可重點面向既有的煤炭、礦石、液體散貨運輸,以及面向珠三角世界級製造基地的特色礦產進口、存儲和加工。此外,還可利用其良好的港產空間條件,尋找海洋能源、資源開發相關的海洋工程產業機會。
在姚苑平看來,港口是發展的因變量,不是發展的自變量。港口主要爲腹地貨物提供運輸服務,其核心作用在於爲腹地國民經濟發展提供運輸支撐,直接經濟貢獻相對有限,輻射腹地一般也遠超所在行政區域。要進一步提高港口吞吐量,關鍵還是落在產業招商和經濟發展。
他進一步以廣西北部灣鋰電新能源材料產業發展爲例, “近年來吸引了國內新能源材料龍頭企業在北部灣經濟區建起鋰鹽產業基地,既推動北部灣新能源材料產業快速發展,也爲港口帶來穩定的增量貨源,形成良好的港產聯動。與其他經過多年發展培育的成熟產業相比,新能源產業是一個高成長性產業,其區域佈局尚未定型。城市在這類產業的發展競爭中,講究的是搶先,而不是錯位。”
已經在高欄港發展二十餘年的科立鑫(珠海)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立鑫”),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四氧化三鈷生產企業之一。科立鑫相關負責人此前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金屬能源產業對化工碼頭的依存度高,高欄港是珠海的重要貨源腹地。目前科立鑫已在金灣南水鎮投資5億元立項擴產及鋰電池回收再製造項目,計劃擴產5萬噸鋰電池再製造生產線,預計年產值將達到15億元。”
在港航業務佈局方面,珠海經開區亦有新動態。近日,該區發佈《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促進港航業務發展獎勵辦法(2024年-2026年)》(以下簡稱《辦法》),在港口集裝箱業務、航運業務等方面實施獎勵引導政策。爲更好地激勵做大集裝箱業務,《辦法》針對外貿、內貿、集裝箱多式聯運、“散改集”業務、港口配套服務分別設計了多項激勵政策。
實行“管委會+公司”模式改革
管理體制優化是此輪調整的重要看點。珠海經開區提出實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架構運作,投資建設、招商運營、企業服務等事項由管理運營公司承擔。
區別於此前經開區與行政區“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一體化運行模式,新的運營架構則在管理上實現“管委會+公司”模式,管委會剝離社會管理職能,專注於經濟發展的主責主業,同時充分發揮公司的市場化主體作用。
經開區最重要的職能就是發展經濟。受訪專家認爲,在當下開發區進入存量發展的時代,將經濟管理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適當分離,能更高效地發揮經開區的經濟發展功能。
今年以來,珠海經開區聚焦經濟產業發展的主責主業,圍繞盤活土地資源、發展規劃、資源調配、優化營商環境等謀劃,陸續發佈系列新政,如《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進一步支持盤活低效產業用地六條措施(徵求意見稿)》。數據顯示,一季度經開區多式聯運及代理業營業收入、裝卸搬運倉儲業營業收入、實際吸收外商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達到兩位數。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珠海經開區將整合高欄港、高欄港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綜保區”)兩大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
高欄港是珠三角西岸地區唯一可靠泊遠洋幹線船舶的深水大港。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查閱《廣東省2024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發現,“珠海港高欄港區國能散貨碼頭工程”被納入新開工項目中。該項目擬新建1個10萬噸級卸船泊位、2個5千噸級裝船泊位,新增年設計通過能力爲1750萬噸。項目建成後,珠海港務泊位將達到10個,年總設計通過能力爲6830萬噸,爲珠海港務進一步融入和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發展戰略奠定基礎。
珠海經開區依託的另一國家級平臺則是於2023年正式封關運作的綜保區。截至目前,綜保區共有簽約項目20個,總投資額超48億元,達產年產值約55億元,預計年進出口額或貨值140億元。高欄港綜保區內首家財富中國500強企業—邁仕渡集成電路(珠海)有限公司順利實現投產,預計年進出口額爲3億元。
是否能通過整合兩大平臺的方式形成“1+1>2”的產業格局?姚苑平表示,綜保區主要服務於進出口業務,要發揮經開區與綜保區的協同效應,前提是經開區既有產業中有充足的進出口業務需求,或者未來能有效拓展進出口業務。